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栽培因素对“黔油10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魏忠芬 1 ; 黄泽素 1 ; 何采平 1 ; 代文东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

关键词: 杂交油菜;栽培;回归试验;产量构成因素

期刊名称: 耕作与栽培

ISSN: 52-1065/S

年卷期: 2000 年 02 期

页码: 26-28

摘要: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栽培因素 (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 )与“黔油 1 0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 :氮、磷肥施用量和密度是主导因素 ;各栽培因素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发生作用而影响产量 ;各栽培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Y =a +bx +cx2 ;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数、角粒数、千粒重间的关系为Y=a +bx ;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黔油 1 0号”的最适播种密度为 1 1 .6 0 5 8~ 1 2 .80 5 8万株 /hm2 ,N ,P2 O5最适施用量分别为 1 72 .45 6 7~ 1 94.5 487kg/hm2 和 1 1 2 .46 97~1 2 6 .877kg/hm2 ,K2 O的最适用量为 74.6 0 36~ 92 .6 1 1 6kg/hm2 ;硼砂的最适施用量为 9.71 5 5~ 1 1 .5 1 5 5kg/hm2 。在这一组合措施条件下 ,“黔油 1 0号”可获得 2 45 0 .0 0kg/hm2 以上的产量

  • 相关文献

[1]黔油11号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关系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黄泽素,何采平,魏忠芬,王通强,罗鸿源,代文东. 2002

[2]黔油10号制种高产栽培模式分析. 何采平,王尔明,黄泽素,魏忠芬. 2000

[3]栽培因子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二次分枝产量、数目和角果数的影响. 赵继献,王华,任廷波. 2002

[4]杂交油菜黔油22号稀植栽培生理特性研究. 代文东,黄泽素,唐容,李德珍,王少铭. 2013

[5]油菜单产200~250kg/667m~2的生育模式及控制技术研究. 侯国佐,张瑞茂,赵继献,程尚明. 2000

[6]杂交油菜益油1号直播密度试验. 王燕玲,张莹,罗绮霞,钟永先,张瑞茂. 2013

[7]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盛湘油9号的选育. 侯燕,侯剑,何惠萍. 2010

[8]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八号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侯国佐,秦信容. 2000

[9]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油6号特征特性及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陈长艳,赵继献,程国平,任廷波,李子强,陈俊锟. 2011

[10]杂交油菜德新油27品种特性及制种技术. 侯剑,侯燕,何惠平. 2013

[11]不同磷钾肥及施用量对杂交油菜油研11号产量的影响. 李风华,徐小平,侯燕,邵明波. 2010

[12]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早18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程国平,余顺波,赵继献,王晓芳. 2017

[13]油研七号与秦油二号综合效益比较分析. 程尚明,张瑞茂,赵继献,王华,陈大伦. 2000

[14]油菜单产250kg/667m~2冬前调控技术的研究. 侯国佐. 2000

[15]杂交油菜三北98双株移栽试验效果分析. 程国平,刘宣强. 2016

[16]油菜新品种油研早18的选育. 侯国佐,侯燕,侯剑,何惠平,周琦,徐春. 2015

[17]早熟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的选育. 黄泽素,代文东,唐容,李德珍,王少铭,张超. 2017

[18]杂交油菜臻油89恢复系9377R特征特性及原种繁殖技术. 杨正娟,程国平,赵继献,田世刚,安兴智. 2016

[19]“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九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侯国佐,杜才富,侯燕,张瑞茂. 2009

[20]杂交油菜黔油30号制种技术研究 Ⅱ.母本种植密度和N肥用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吴仲武,黄泽素,代文东,田景茂,唐容,李德珍.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