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形态学和高通量测序的海水池塘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乔玲 1 ; 常志强 2 ; 李健 2 ; 任成喆 3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3.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生态养殖;浮游植物;多样性;形态学分析;高通量测序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22 年 002 期

页码: 32-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8年12月海水池塘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种方法共鉴定浮游植物8个门,绿藻门(Chlorophyta)和隐藻门(Cryptophyta)为主要优势类群。共鉴定浮游植物39个属,仅有5个属,包括裸藻属(Eutreptiella)、颤藻属(Oscillatoria)、拟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塔胞藻属(Pyramimonas)和全沟藻属(Teleaulax)为2种方法的共有鉴定结果。一些微微型(≤2μm)和较小的微型浮游植物(>2μm且≤10μm)仅在高通量测序结果中发现,其中,微微型浮游植物占总浮游植物序列丰度的25.24%,较小的微型浮游植物占60.42%。形态学方法调查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低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因此,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更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养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 相关文献

[1]安庆新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张家路,王银平,蔺丹清,匡箴,刘思磊,刘凯. 2019

[2]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的长期变化(1960—2010). 栾青杉,康元德,王俊. 2017

[3]珠海横琴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罗艳,粟丽,林丽华,谢健. 2017

[4]3种罗非鱼养殖模式对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李丹丹,孟顺龙,陈家长. 2015

[5]黑龙江中游浮游植物多样性动态变化及水质评价. 李喆,姜作发,霍堂斌,马波. 2012

[6]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洄游期的肠道菌群多样性. 徐静静,冯广朋,陈建华,孙雪娜,黄晓荣. 2021

[7]东海产麻痹性贝毒链状亚历山大藻共附生菌群多样性研究. 唐莹莹,乔玉宝,蒋志伟,张静,张若男,田晓清,马丽艳,张晓玲,陆亚男,樊成奇,杨桥. 2018

[8]恩诺沙星曝露下企鹅珍珠贝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优势菌变化规律. 陈明强,李有宁,邓正华,于刚,马振华,郑兴,洪嘉炜,魏海军,王雨. 2019

[9]东山岛星座短腹海鞘共附生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乔玉宝,田晓清,唐莹莹,樊成奇,马丽艳,陆亚男. 2018

[10]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F_1与亲本的形态学比较. 李炎璐,陈超,陈建国,赵亭亭,张清雯,翟介明. 2018

[11]观赏鱼和水族生态-接吻鱼的饲养与繁殖. 陈思行,邱卫华. 2004

[12]我国对虾生态养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虞为,李卓佳,朱长波,马广智. 2011

[13]南通地区海蜇、斑节对虾和缢蛏的生态混养. 孙习武,郑文军,黄昱棣. 2017

[14]中华鲎幼鲎生态养殖模式的初步研究. 李银康,鲍虞园,钟金香,陈晓海,李俊伟,颉晓勇. 2024

[15]点篮子鱼对人工湿地的水生态系统工程师效应. 高宇,章龙珍,张婷婷,胡成硕,庄平,王妤,刘鉴毅. 2017

[16]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群体生长特征研究. 何杰. 2005

[17]叶尔羌高原鳅的温室大棚生态养殖技术初探. 郑珂,严俊贤,魏杰,聂竹兰. 2014

[18]脊尾白虾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健康养殖. 李健,刘萍,李吉涛. 2019

[19]我国鲻、梭鱼类资源开发及其生态养殖前景的探讨. 施兆鸿,彭士明,侯俊利. 2010

[20]第一节发展生态养殖,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赵法箴,刘世禄,孙永昌. (Mis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