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177份甘薯地方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姚祝芳 1 ; 张雄坚 1 ; 杨义伶 1 ; 黄立飞 1 ; 陈新亮 1 ; 姚肖健 1 ; 罗忠霞 1 ; 陈景益 1 ; 王章英 1 ; 房伯平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薯;地方品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2 年 009 期

页码: 2228-22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新品种选育的基础。甘薯地方品种具有很多优异的基因,但是很多性状未能得到利用。为有效利用我国甘薯地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不同时期收集的甘薯地方资源表型上的差异。本研究分析了177份甘薯地方品种资源。结果表明, 11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在0.42~2.08之间, 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8.40%~46.83%之间,大部分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11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177份甘薯地方资源分为2个类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2000—2009年和2010—2019年收集的甘薯资源主要分布在Cluster 3和Cluster 4,另外3个时期收集的资源则分布相对分散。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各性状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不同时期收集的甘薯地方资源在表型上具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的收集时期,“薯皮色、薯肉色、茎直径、最长蔓长、基部分枝”在11个性状中变化最大。在描述型性状上,5个阶段收集的占比最多的资源的薯肉色以“白肉、黄肉、淡黄肉、桔黄肉、淡黄肉”在变化。在数量性状上, 2010—2019年阶段的茎直径显著缩小,基部分枝性状在5个时期呈增加趋势,最长蔓长在2000年后显著变短。本研究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相关文献

[1]基于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构建甘薯核心种质. 陈伊航,唐朝臣,张雄坚,姚祝芳,江炳志,王章英. 2023

[2]132份甘薯地方种质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陈伊航,唐朝臣,张荣,姚祝芳,金晶炜,王章英. 2024

[3]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黄立飞,房伯平,陈景益,张雄坚,罗忠霞. 2008

[4]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差异与相关分析. 张振臣,陈俊标,马柱文,李淑玲,汤亚飞,邱道寿,谭铭喜. 2010

[5]基于表型性状的番茄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何润铭,黎振兴,郭汉权,黄智文,田永红,沈颖,刘洪标. 2021

[6]基于表型参数及SRAP标记的广东茶树种质遗传多样性. 沈程文,宁正祥,黄建安,陈栋,李家贤. 2009

[7]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病毒种类鉴定及分析. 陈新亮,房伯平,王章英,姚祝芳,杨义伶,黄立飞. 2022

[8]广东甘薯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黄立飞,陈景益,邹宏达,张雄坚,王章英,罗忠霞,杨义伶,姚祝芳,唐朝臣,江炳志,房伯平. 2020

[9]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房伯平,张雄坚,陈景益,安康. 2004

[10]甘薯种质资源病毒病调查研究初报. 安康,房伯平,张雄坚,陈景益. 2003

[11]基于EST-SSR标记的甘薯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构建. 罗忠霞,房伯平,李茹,王章英,黄立飞,陈景益,张雄坚,李育军,陈新亮,黄实辉. 2014

[12]甘薯种质资源盆栽保存基质的筛选与评价. 姚肖健,张雄坚,姚祝芳,罗忠霞,王章英,黄立飞,房伯平,杨义伶. 2022

[13]甘薯种质资源种植保存动态监测研究. 张雄坚,房伯平,符史立,陈景益,安康,曹培安. 2006

[14]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薯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安康,房伯平,陈景益,张雄坚,符史立. 2005

[15]广东省"十五"以来甘薯育种研究进展. 房伯平,陈景益,张雄坚,安康. 2005

[16]甘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与利用. 房伯平,张雄坚,陈景益,安康. 2005

[17]莲种质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李佐,赵凯歌,赵玫,陈龙清. 2015

[18]广东苦茶资源嘌呤生物碱含量分析与评价. 李红建,秦丹丹,姜晓辉,方开星,王秋霜,潘晨东,李波,王青,吴华玲. 2021

[19]基于8个农艺性状的569份果桑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振江,罗国庆,戴凡炜,肖更生,林森,李智毅,唐翠明. 2021

[20]28份余甘子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邵雪花,刘牛,赖多,肖维强,匡石滋.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