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基因TaARE1-A等位变异与产量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沙沙 1 ; 黄绍敏 2 ; 宋晓 2 ; 张珂珂 2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氮素利用效率;TaARE1-A基因;等位变异;产量相关性状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3 年 52 卷 012 期

页码: 14-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黄淮海麦区261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TaARE1-A基因等位变异与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期获得对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增加小麦产量有重要作用的优异等位变异类型,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结果表明,在67个地方品种中,59个品种为TaARE1-A-a基因型,其余8个品种为TaARE1-A-b基因型;在194个现代品种中,184个品种为TaARE1-A-a基因型,其余10个品种为TaARE1-A-b基因型.在261个小麦品种中,基因型为TaARE1-A-a的小麦品种的千粒质量、粒长、籽粒周长均显著高于基因型为TaARE1-A-b的小麦品种,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粒宽、粒长/粒宽在2种基因型中均无显著差异.综上,TaARE1-A-a基因型可增加小麦粒长、籽粒周长和千粒质量,是一种优良的基因型.

  • 相关文献

[1]小麦氮利用效率相关基因TaARE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等位变异. 王沙沙,黄绍敏,宋晓,张珂珂,李杰,刘新浩,李艳. 2023

[2]种衣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的评价. 张建周,李春盈,王风涛,刘明,张天兴,崔明珠,齐建双. 2024

[3]小麦TaGS2基因等位变异与粒重之间的关系分析. 王沙沙,裴星旭,黄超,汪庆昌,陈锋,孙建国,晁岳恩. 2022

[4]河南省小麦品种(系)粒重相关基因等位变异的鉴定与分析. 董海滨,任伟,韩留鹏,昝香存,赵明忠,王松峰,高崇,张煜. 2024

[5]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特征差异的研究. 张运红,申其昆,杜君,和爱玲,孙克刚,郑春风,杨焕焕,丁华. 2017

[6]基于ILs玉米抗旱相关位点分析. 张自愿,李晶晶,景建洲,王利锋,曹言勇,王浩,李会勇. 2014

[7]普通小麦近缘种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Glu-A3基因的分离和鉴定. 董雪,刘梦,赵献林,冯玉梅,杨燕. 2017

[8]花生ahFAD2A等位基因表达变异与种子油酸积累关系. 黄冰艳,张新友,苗利娟,高伟,韩锁义,董文召,汤丰收,刘志勇. 2012

[9]冬小麦节水栽培三种灌溉模式的水氮利用与产量形成. 张胜全,方保停,张英华,周顺利,王志敏. 2009

[10]化肥有机替代对河南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杜君,刘杰,杨占平,孙克刚,和爱玲,张运红,杨焕焕. 2020

[11]不同氮肥模式对夏玉米产量、蛋白质品质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臧贺藏,王言景,张杰,胡峰,李国强,郑国清. 2015

[12]不同施氮模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晓菁,李中方,臧贺藏,张杰,胡峰,李国强,冯晓,赵晴,郑国清. 2015

[13]不同密氮模式下高产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与氮素利用特性研究. 臧贺藏,王言景,张杰,冯晓,胡峰,赵晴,李国强,郑国清. 2017

[14]河南小麦推广品种和后备品种抗叶锈病鉴定与评价. 何文兰,宋玉立,杨共强,徐飞,李亚红. 2012

[15]控失BB肥在小麦上应用效果初报. 孙克刚,李玉顺,和爱玲,张运红,顾朝晖,岳艳军,冯梦喜. 2014

[16]应用MAXENT模型评价我国麦红吸浆虫分布初报. 武予清,郁振兴,陈华爽. 2010

[17]小麦红吸浆虫唾腺EST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段云,武予清,蒋月丽,苗进,吴仁海. 2010

[18]不同保水剂用量旱地小麦增产效应及降水利用率研究. ^A武继承^B1^D1%^A潘晓东^B2^D2%^A褚小军^B3^D3. 2004

[19]不同耕作与保墒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YANG Yong-hui,杨永辉,WU Ji-cheng,武继承. 2014

[20]小麦蒙头水对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方保停,邵运辉,岳俊芹,李向东,秦峰,王汉芳,张德奇,吕凤荣.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