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早古生代弯山构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牟墩玲 1 ; 李三忠 1 ; 王倩 1 ; 李玺瑶 1 ; 王鹏程 1 ; 于胜尧 1 ; 周在征 1 ; 刘晓光 1 ;

作者机构: 1.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弯山构造;原特提斯洋;斜向俯冲;碰撞

期刊名称: 岩石学报

ISSN: 1000-0569

年卷期: 2018 年 12 期

页码: 3739-3757

收录情况: EI ;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阿尔金地区发育南、北两条早古生代缝合带,通过对带内出露的大量早古生代蛇绿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以及不同性质的花岗岩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对比,发现南、北缝合带内岩体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形成的时代和构造环境等方面具有可对比性,推测在早古生代两者处于同一个俯冲带体系中,只是演化时限存在沿走向的穿时性。本文提出,阿尔金造山带为一弯山构造,我们称之为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早古生代弯山构造。通过古地磁资料与板块重建的研究与分析,揭示了塔里木-柴达木陆块在早古生代很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漂移,发生了以逆时针方向为主的相对旋转,这与弯山构造的形成息息相关。在原特提斯洋向南斜向俯冲闭合过程中,分布在大洋中的塔里木-柴达木陆块、中阿尔金-中祁连微陆块以及其他亲冈瓦纳古陆的微陆块组成的链状陆块群,形成了近直线型的俯冲造山带。在斜向俯冲-碰撞机制下,塔里木-柴达木陆块的逆时针旋转,诱发了大型韧性剪切带和右行走滑断裂带,加之微陆块间的俯冲-碰撞相互作用的影响,最终导致初始造山带发生弯曲。塔里木盆地内发育的早古生代构造不整合以及呈"S"形展布的古构造、油气藏分布形态恰好为其提供了佐证。对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早古生代弯山构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对原特提斯洋俯冲、闭合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为建立中央造山带的演化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东缘早古生代弯山构造. 牟墩玲,李三忠,王倩,赵淑娟,李玺瑶,周在征,刘晓光. 2018

[2]华北地块揳入大华南地块和印支期弯山构造. 郭润华,李三忠,索艳慧,王倩,赵淑娟,王旖旎,刘晓光,周在征,李瑾,兰浩圆,王鹏程,郭玲莉. 2017

[3]转换型微板块类型、成因及其大地构造启示. 王光增,李三忠,索艳慧,李玺瑶,朱俊江,刘永江,郭玲莉,刘博. 2019

[4]东亚原特提斯洋(Ⅲ):北秦岭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 赵淑娟,李三忠,余珊,李玺瑶,曹花花,刘鑫,王鹏程. 2016

[5]全球早古生代造山带(Ⅱ):俯冲-增生型造山. 李三忠,杨朝,赵淑娟,李玺瑶,索艳慧,郭玲莉,余珊,戴黎明,李少俊,牟墩玲. 2016

[6]商船与渔船碰撞问题研究. 栗倩云,曾省存. 2012

[7]跳出南海看南海——新特提斯洋闭合与南海的形成演化. 孙卫东,林秋婷,张丽鹏,廖仁强,李聪颖. 2018

[8]滇西允沟岩组碎屑锆石年龄谱对相关地块亲缘性的约束. 赵林涛,李三忠,吕勇,林宇,刘永江,牟墩玲,廖家飞,潘明. 2019

[9]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古近系砂岩储层孔隙构造-成岩演化. 袁静,李欣尧,李际,李春堂,王尉,肖香姣,俞国鼎,吴永平. 2017

[10]塔中奥陶系鹰山组海相碳酸盐岩成岩及充填特征. 李倩倩,邢磊.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