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乌龙茶种质资源种群遗传多样性AFLP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福平 1 ; 梁月荣 1 ; 陆建良 1 ; 陈荣冰 2 ; MamatiG.E. 1 ; 孙庆磊 1 ;

作者机构: 1.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茶树;乌龙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AFLP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04 年 24 卷 03 期

页码: 183-1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银染法 AFLP 分子标记技术用 5 对引物组合对来自福建武夷山市、安溪县、台湾省和广东潮安县 45份乌龙茶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 对引物扩增出 208 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 92.03%;最大遗传距离为 0.481,最小遗传距离为 0.124,种质资源间遗传多样性估值较高,达 0.311。按照地理分布分组分析表明,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以武夷山最高,其次为安溪乌龙茶种质资源,以台湾的乌龙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小;种群间遗传相似性,以武夷山与安溪种群间最高,达 0.9505,以台湾和潮安县类型间的相似性最低,相似性系数为 0.77。构建的种间和种群间进化树表明,可将 45 份乌龙茶品种划分为二大类型,福建类型和广东潮安类型。结合种群间相似系数,提出乌龙茶种质资源与其加工工艺的演化路径是一致的,也是由武夷山向安溪再向台湾传播。

  • 相关文献

[1]基于EST-SSR荧光标记和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分析邵武碎铜茶群体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研究. 杨军,孔祥瑞,王让剑,邱丽玲,郑国华,邱陈华. 2019

[2]19个茶树杂交新品系主要性状比较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余文权,林郑和,陈常颂,钟秋生,游小妹,陈志辉,单睿阳,阮其春. 2021

[3]瑞香、白鸡冠等18个杂交创新种质主要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钟秋生,杨军,林郑和,单睿阳,黄婷,陈常颂. 2024

[4]福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杨军,孔祥瑞,郭吉春,王让剑,宋振硕. 2012

[5]基于SCoT标记的福建茶树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林伟东,陈志丹,孙威江,杨如兴. 2018

[6]我国39个茶树品种的RAPD分析. 林郑和,陈常颂,陈荣冰. 2006

[7]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郭春芳,唐玉海,孙云,陈常颂,陈荣冰,张木清. 2008

[8]金牡丹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差异分析. 杨军,孔祥瑞,王让剑,郑国华. 2014

[9]34份茶树种质的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陈常颂,彭艾,钟秋生,王秀萍,陈荣冰. 2012

[10]ISSR分子标记在茶树遗传关系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林郑和,陈荣冰,陈常颂,林金科,郝志龙,高水练,陈梁城. 2007

[11]基于EST-SSR的64个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杨军,王让剑,孔祥瑞,郑国华,苏峰. 2018

[12]43个福建省茶树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志辉,单睿阳,游小妹,林郑和,钟秋生,陈常颂. 2017

[13]福安地方茶树种质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 陈林海,钟吉茂,何燕燕,傅雯霏,杨军,温铃光. 2022

[14]福建茶树种质的抗寒力鉴定. YANG Ruxing,杨如兴,ZHANG Lei,张磊,CHEN Zhihui. 2013

[15]利用RAPD和ISSR标记探讨我国茶树遗传多样性. 陈荣冰,林郑和,陈常颂,游小妹. 2007

[16]叶面分离Bt及对茶树主要害虫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张灵玲,林晶,骆兰,方昉,黄天培,徐金汉,吴光远,王庆森,关雄. 2005

[17]乌龙茶品系比较鉴定与选择. 郭吉春,叶乃兴,何孝延,黄修岩. 1994

[18]试论茶树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及其选择. 叶乃兴,郭吉春. 1995

[19]茶叶蒸青固样时间控制的研究初报. 杨如兴,张文锦,玉振康,陈志辉,钟美娇. 1999

[20]乌龙茶品种花器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郭吉春,叶乃兴,胡晓东.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