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双低萝卜质不育恢复系快速改良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文雁成 1 ; 张书芬 1 ; 王建平 1 ; 朱家成 1 ; 何俊平 1 ; 蔡东芳 1 ; 曹金华 1 ; 赵磊 1 ; 王东国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改良;选择效率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6 年 31 卷 01 期

页码: 102-1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采取不同的常规育种策略和小孢子培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了提高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改良效率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杂交转育过程中,采用杂交后代与萝卜质不育系杂交,可使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不具备恢复基因的单株在花期表现出来,无须测交即可进行选择;杂交后代通过小孢子培养,可将稳定纯合时间由传统自交8个世代缩短到3个世代;通过萝卜特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大大提高选择的精度,减少筛选所需的人力、土地和时间,选择效率提高90%。试验筛选出19个在萝卜质不育恢复系中能够扩增出单一、易于辨别的谱带的SCAR标记引物,其中10个引物在现有的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中均能检测出特异标记。筛选出的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的特异分子标记与前人研究存在差异,标记相似系数为48.28%~93.10%。通过分子标记无法区分高硫甙和低硫甙恢复系,选育低硫甙萝卜质不育恢复系还需要借助品质分析仪。成功筛选得到6个甘蓝型油菜低芥酸、低硫甙、抗寒、结角正常、农艺性状优良的萝卜质不育恢复系,为将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杂种优势应用于我国油菜生产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筛选和初步研究.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赵磊,曹金华. 2010

[2]利用2种方法鉴定和筛选甘蓝型油菜抗(耐)菌核病恢复系. 朱家成,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赵磊,李国领. 2006

[3]新建茶园土壤pH改良技术——以豫北卢仝茶园为例. 赵兴华,燕树锋,刘海芳,贾永贵. 2016

[4]河南省主要林业土壤现状与改良建议. 毛家伟,任银玲,张翔. 2011

[5]膨胀土改良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李志萍,何文龙,冯长松,汪伟. 2014

[6]加快玉米螟赤眼蜂群体的改良、生产和应用. 武予清. 2010

[7]十个加工辣椒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常晓轲,董晓宇,韩娅楠,程志芳,朱伟岭,姚秋菊. 2023

[8]双油8号不同结实部位种子品质差异. 朱家成,张书芬,曹金华,王建平,文雁成,何俊平,赵磊. 2013

[9]甘蓝型油菜F<,2:3>家系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张书芬,傅廷栋,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 2004

[10]甘蓝型油菜杂种后代芥酸含量及含油量的表现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张书芬,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傅廷栋. 2005

[11]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两种配合力的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田保明,张书芬,王建平,文雁成,朱家成,刘建明,任乐建. 2002

[12]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分析. 曹金华,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赵磊,何俊平. 2013

[13]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张强,Zhang Qiang,Tan Yafei,谭亚飞,Zhao Yanyan. 2015

[14]两种甘蓝型油菜化杀制种方法对比试验. 宋放,王谧,宋淑琦,陈杰. 2016

[15]高含油量油菜品系T057-7选育方法研究. 朱家成,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赵磊,王军亮,刘改. 2009

[16]高含油量油菜杂交种双油092的选育及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朱家成,张书芬,王建平,雁成,张书法,赵磊,曹金华,何俊平,蔡东芳. 2016

[17]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 张书芬,宋文光,田保明,任乐见,李好海. 1995

[18]甘蓝型单、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的抗逆性研究. 张书芬,傅廷栋,宋文光. 1993

[19]基于RNA-seq技术的甘蓝型油菜新转录本的鉴定. 徐文,安素妨,王艳,贾琳琳,鲁丹丹,张莹莹,刘建丰,李保全. 2018

[20]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