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许博 1 ; 顾克军 1 ; 杨四军 1 ; 张恒敢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花生;品种;比较试验;产量;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9 年 37 卷 26 期
页码: 12473-124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为彩色花生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彩色花生品种开白二号、YA03-5、豫黑、YS03-1-1、9686-8、豫紫一号为试材,以宿迁推广的高产大果品种为对照,通过随机区组排列的田间试验筛选出适宜江苏省栽培的优良彩色花生品种。[结果]9686-8的荚果产量最高,为4 363.5 kg/hm2,其次是开白二号,其荚果产量为4 282.5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3.2%和7.8%;豫紫一号的荚果产量最低,为3 715.5 kg/hm2。YS03-1-1感病毒病,中抗叶斑病,抗茎腐病。豫黑中抗茎腐病、叶斑病,YA03-5中抗叶斑病、病毒病。其他品种抗病性强。YA03-5的抗涝性弱。开白二号、9686-8、YS03-1-1、YA03-5、豫黑和豫紫一号的百仁重分别为69.40、72.50、55.70、67.50、65.18和70.66 g,开白二号、9686-8、YA03-5和豫黑的出仁率分别为63.1%、70.3%、54.0%和59.2%。[结论]该研究为彩色花生品种的选择和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国内不同地区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 陈志德,沈一,刘永惠. 2016
[2]二氢卟吩铁拌种和喷雾对花生生长与增产效应研究. 张新凤,张国,于居龙,束兆林. 2023
[3]不同轮作模式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沈悦,刘永惠,梁满,陈志德,沈一. 2023
[4]中小果型彩色花生品种比较试验. 许博,顾克军,杨四军,张恒敢,张斯梅. 2009
[5]饲草玉米品种的引进比较试验. 高和坤,曹秀芹,柳丽,张灿宏,梁长东,刘莹. 2008
[6]水果型迷你黄瓜品种比较. 张国芹,宋英,刘凤军,牟建梅. 2012
[7]不同生长阶段白菜耐热品种比较试验. 刘晓宏,郑子松,刁阳隆,陈亚婷,韩利华. 2012
[8]苏北地区稻虾共作模式粳稻适栽品种(系)的筛选. 王夏雯,王飞飞,金倩,陈卫军,陈春,于成功. 2021
[9]江苏沿海地区设施西瓜品种比较试验. 彭亚民,郭树庆,时丕彪,费月跃,王军,王春云. 2019
[10]盐城地区棉花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郭树庆,李斌,李亚芳. 2021
[11]设施和露地栽培对金针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周玲玲,张黎杰,姜若勇. 2017
[12]ahFAD2基因在江苏地方花生品种中的分布及其与油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孙东雷,卞能飞,徐泽俊,齐玉军,邢兴华,王晓军. 2017
[13]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王晓军,孙东雷,王宗标,王幸,徐泽俊,齐玉军,张祖明. 2013
[14]种植密度和肥力对中花1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陈志德,沈一,刘永惠. 2015
[15]不同地区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刘永惠,焦庆清,谢吉先,沈一,陈志德. 2011
[16]中国花生品种及其系谱数据库的构建. 沈一,鄂志国,刘永惠,陈志德. 2015
[17]花生品种抗光氧化特性的鉴定与评价. 陈志德,沈一,刘永惠,沈悦,刘瑞显,王晓军. 2018
[18]利用回交和标记辅助选择快速培育高油酸花生品种及其评价. 张照华,王志慧,淮东欣,谭家壮,陈剑洪,晏立英,王晓军,万丽云,陈傲,康彦平,姜慧芳,雷永,廖伯寿. 2018
[19]不同花生品种生产力的比较. 陈志德,刘文广,米长生,王维新,王高勤,周国华,谢吉先,王军. 2010
[20]不同花生品种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 陈志德,刘永惠,沈一,谢吉先.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施用缓控释掺混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者:黄小洋;顾克军;郭智;刘红江
关键词:缓控释掺混氮肥;水稻;产量;吸氮量;氮素吸收利用率;经济系数
-
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及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俊;汪慧泉;顾东祥;张斯梅;张传辉;顾克军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生态;品质;产量
-
麦秸全量还田下减氮施肥对粳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者:张斯梅;顾克军;张传辉;顾东祥;段增强
关键词:秸秆还田;减氮施肥;产量;氮肥利用效率
-
收获期对不同生育类型优良食味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作者:杜敏;郭智;顾克军;陈文超;张岳芳;刘红江
关键词:适期收获;优良食味粳稻;产量;稻米品质
-
机械耕作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李福建;徐东忆;吴鹏;乐韬;朱敏;李春燕;朱新开;杨四军;丁锦峰;郭文善
关键词:机械化;耕作;稻茬小麦;播种方式;产量;光合生产
-
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田麦秸降解效果
作者:王延鹏;汪小旵;施印炎;魏天翔;杨四军;丁启朔
关键词:降解;力学特性;耕作;麦秸还田;微观结构
-
基于三维重建的秸秆地单株水稻生长形态检测研究
作者:魏天翔;汪小旵;施印炎;王延鹏;王凤杰;张先洁;卜俊怡;杨四军
关键词:三维重建;深度学习;生长形态;秸秆还田;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