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空间诱变株系的柱头活力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永辉 1 ; 柳武革 1 ; 王丰 1 ; 刘振荣 1 ; 蔡耀辉 2 ; 刘宜柏 3 ; 颜龙安 2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昌分中心/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

3.江西农业大学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大柱头;柱头活力;空间诱变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286

年卷期: 2012 年 34 卷 05 期

页码: 872-8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培矮64S空间诱变的SP5代大柱头变异不育株系为材料,对其柱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个变异株系的柱头外露率、柱头长、宽、表面积及体积等性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柱头外露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变幅为14.1%~64.4%;柱头长、宽、表面积、体积呈不同程度增大趋势,即柱头长度变幅为1.45~1.89 mm,宽度变幅为0.71~1.16 mm,表面积变幅为8.29~15.09 mm2,体积变幅为0.665~1.881 mm3。3个变异株系(BV19-5、BV22-4和BV24-1)的柱头活力变幅为152.3%~192.5%,均强于对照培矮64S的144.5%,且柱头活力下降速度均比对照慢;柱头活力系数变幅为0.93~1.24,均高于对照,达极显著水平。柱头活力与柱头表面积和柱头体积达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 74和0.990 69。说明培矮64S经空间诱变后,定向选育获得的大柱头变异不育株系,柱头活力及活力系数得到明显提高。

  • 相关文献

[1]培矮64S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李永辉,柳武革,王丰,刘振荣,刘宜柏,蔡耀辉. 2008

[2]培矮64S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研究. 黄农荣,张旭,刘彦卓,孔清霓,梁祖扬,邱润恒. 2000

[3]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空间诱变效应及后代的SSR分析. 王丰,朱满山,李永辉,江西农业大学,柳武革,金素娟,江西农业大学,李金华,刘振荣,廖亦龙,黄德娟,黄慧君. 2005

[4]惠满丰对培矮64S异交特性的改良研究. 李曙光,王丰,黄健文,陈志远,吴玉坤,廖亦龙,郑海波,彭惠普. 2000

[5]水稻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开花及制种特性. 李曙光,王丰,黄健文,吴玉坤,廖亦龙,陈志远,彭惠普,郑海波. 1999

[6]培矮64S制种“九二0”施用技术初探. 李曙光,黄健文,王丰,廖亦龙,吴玉坤,陈志远,彭惠普,郑海波. 1999

[7]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发S的选育. 朱满山,王丰,柳武革,黄慧君,廖亦龙,李金华,付崇允,刘迪林,曾学勤. 2020

[8]优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3S的选育. 梁世胡,李传国,李锐,李曙光,顾海永,张其文. 2011

[9]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富S的选育. 梁世胡,李传国,李曙光,顾海永,张其文. 2012

[10]无花粉低温敏核不育系GD-7S的选育策略及其特征特性研究. 廖亦龙,王丰,李曙光,黄德娟,刘振荣,柳武革,李金华. 2006

[11]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越S的选育. 梁世胡,李传国,顾海永,李曙光,张其文. 2017

[12]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的选育与利用. 廖亦龙,王丰,邹新华,李曙光,刘振荣,黄德娟,柳武革. 2003

[13]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冷灌繁殖高产技术. 廖亦龙,王丰,邹新华,李曙光,罗治波,刘振荣,柳武革. 2005

[14]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的特征特性研究. 王丰,李曙光,廖亦龙,彭惠普,刘振荣,黄德娟,柳武革. 2002

[15]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5S和GD-9S育性特性观察. 黄农荣,张旭 ,钟旭华. 2003

[16]航天搭载对辣椒SP_1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初报. 龙卫平,廖森泰,郑锦荣,卢文佳. 2006

[17]应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选育香稻新品种粤航1号. 周汉钦,何昆明,潘大建,范芝兰,吴惟瑞,陈顺佳,黄秋妹. 2003

[18]空间诱变后嗜酸乳酸菌对小鼠肠道功能的影响. 涂杜,罗佳,徐志宏. 2016

[19]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抗稻瘟病研究. 杨祁云,王慧,林佩珍,朱小源,陈志强. 2005

[20]特种稻新品种航香糯的选育. 周汉钦,潘大建,范芝兰,刘传光,李晨,陈建酉.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