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林涛 1 ; 李三忠 1 ; 索艳慧 1 ; 郭玲莉 1 ; 王光增 1 ; 戴黎明 1 ; 朱俊江 1 ; 刘博 1 ; 汪刚 1 ;
作者机构: 1.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和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微地块;叠接性洋中脊;拓展;洋中脊;旋转
期刊名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ISSN: 1001-1552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715-729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随着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中越来越多的微地块被识别出来,在洋脊增生系统中心、由叠接性洋中脊拓展过程中形成的微小地块,称之为延生微地块(propagation-derived micro-block)。根据其活动状态以及与洋中脊的相对位置,又可划分为在轴型(on-axis)延生微地块和离轴型(off-axis)延生微地块。通过分析位于东太平洋海隆的复活节微地块、胡安·费尔南德斯微地块和纳兹卡板块内部的鲍尔微地块,本文系统总结了延生微地块的识别标志、构造特征及成因模式。延生微地块见于两条洋中脊交汇处或洋中脊与转换断层、海底断裂带交汇处,由捕获自周围大板块的"碎片"、以"碎片"为核心不断增生的洋底物质以及裂谷拓展过程中转移的岩石圈碎片组成。其边界类型有洋中脊或死亡洋中脊、转换断层、大洋汇聚边界、假断层等。延生微地块的成因与洋中脊叠接扩张、拓展延伸息息相关,洋中脊的扩张速率决定了微地块的生长速率。因而扩张速率增大或持续扩张,会促使微地块朝大板块演变;扩张停止,微地块脱离扩张轴,成为离轴型延生微地块,并逐渐融入周围大板块,成为大板块的一部分。
- 相关文献
[1]微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洋内与陆缘微地块研究的启示. 李三忠,索艳慧,刘博,刘永江,李玺瑶,赵淑娟,朱俊江,王光增,张国伟. 2018
[2]转换型微板块类型、成因及其大地构造启示. 王光增,李三忠,索艳慧,李玺瑶,朱俊江,刘永江,郭玲莉,刘博. 2019
[3]海洋磁异常及其动力学. 李园洁,李三忠,姜兆霞,索艳慧,周在征. 2019
[4]拆离型微地块:洋陆转换带和洋中脊变形机制. 李阳,李三忠,郭玲莉,周在征,索艳慧,王光增,朱俊江,刘一鸣,刘博,周洁,李园洁,张国伟. 2019
[5]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周缘燕山期微地块聚合与增生造山过程. 刘一鸣,李三忠,于胜尧,曹现志,周洁,李阳,王誉桦,徐林山,郭润华,周在征. 2019
[6]碰生型微地块的分类及其形成机制. 周洁,李三忠,索艳慧,李玺瑶,郭玲莉,朱俊江,刘永江,王光增,李阳. 2019
[7]裂生微地块构造特征及成因模式:来自西太平洋弧后扩张作用的启示. 牟墩玲,李三忠,索艳慧,朱俊江,李玺瑶,王光增,郭玲莉,刘永江,刘博. 2019
[8]高压射流水下洗网机旋转的瞬态射流打击力研究. 张小明,郭根喜,陶启友,黄小华,胡昱. 2011
[9]高压水射流水下洗网机旋转射流打击力计算. 张小明,郭根喜,陶启友,黄小华,胡昱.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新近纪以来华北东部古地貌演化数值模拟及陆架海沉降控制
作者:韩续;索艳慧;李三忠;丁雪松;宋双双;田子晗;付新建
关键词:华北东部;新近纪;古地貌;陆架海沉降;华东河
-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作者:田子晗;索艳慧;李三忠;丁雪松;韩续;宋双双;付新建
关键词:古地貌重建;长江三峡贯通;晚渐新世;四川盆地;江汉盆地;水系反转
-
虹鳟杀鲑气单胞菌耐药性研究与盐酸多西环素给药方案制定
作者:刘博;张培;彭嘉琪;程波;赵雅贤;穆迎春;孙慧武
关键词: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耐药;盐酸多西环素;给药方案
-
基于GOCAD软件的渤中凹陷428构造带三维地质建模
作者:盛世强;戴黎明;李法坤;李菊红
关键词:渤中凹陷;428潜山;褶皱;三维地质模型;GOCAD
-
华南洋陆过渡带构造演化: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过程与机制
作者:李三忠;索艳慧;周洁;王光增;李玺瑶;姜兆霞;刘金平;刘丽军;刘永江;占华旺;姜素华;程昊皞;王鹏程;朱俊江;戴黎明;董昊;刘琳;郭晓玉
关键词:洋陆过渡带;古特提斯洋;新特提斯洋;古太平洋;太平洋;造山;伸展
-
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生代山弯构造
作者:刘永江;马永非;冯志强;李伟民;李三忠;关庆彬;陈昭旭;周桐;方启昂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东段;古亚洲洋;俯冲增生;岩浆弧;中国东北山弯构造
-
微板块与大板块:基本原理与范式转换
作者:李三忠;索艳慧;周洁;钟世华;孙国正;刘洁;王光增;朱俊江;姜素华;李玺瑶;郭晓玉;刘丽军;刘永江;曹现志;郭玲莉;赵淑娟;王鹏程;关庆彬;陈龙;刘勃然;周建平;姜兆霞;刘琳;曹花花;戴黎明;于胜尧;刘博;王秀娟;王程程;王玺;刘泽;管红香;李晓辉;胡军;段威;于雷;刘晓光;王誉桦;钟源;刘鹏;张文超;李洛阳;赵彦彦;许淑梅
关键词:微板块;大板块;板块构造;前板块构造;造山带;地幔柱;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