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石斑鱼杂交种“云龙斑”与亲本的表型数量性状判别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田永胜 1 ; 段会敏 1 ; 唐江 1 ; 陈张帆 1 ; 马文辉 1 ; 庞尊方 1 ; 李文升 1 ; 翟介明 1 ; 毛东亮 1 ; 王晓梅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种云龙斑;数量性状;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ISSN: 1674-5566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808-8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表型数量性状对于鱼类分类、种质鉴别具有重要作用,表型性状中包含了丰富的遗传信息。利用多重比较、杂交系数比较、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几种生物学多元统计方法,对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后代"云龙斑"3个生物学群体的14个表型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云龙斑"与母本云纹石斑鱼在表型上的相似率达到27.27%,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相似率达到54.54%。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的相似率为54.54%。14个性状的平均杂交系数为76.01,证明杂交后代表型数量性状偏向于父本。通过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能够鉴别杂交后代和亲本的7个主要数量性状,分别为:体长/尾柄长、头长/眼间距、体长/头长、尾柄长/尾柄宽、体长/尾柄宽、腹鳍条、背鳍软鳍条。通过逐步判别拟合出了能够判别以上3个生物学群体的典型判别函数(F1、F2)和分类判别函数(Y1、Y2、Y3),判别准确率平均达到98.85%,可以清晰地将3个生物学群体在二维空间上分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总方差积累贡献率达62.891%,拟合了3个具有代表性性状的主成分函数(P1、P2、P3),利用前3个主成分在三维空间上绘制出了3个生物学群体分布图。本研究为石斑鱼杂交后代"云龙斑"与亲本云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的种质鉴别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鞍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杂交后代早期发育及正反交后代生长特性. 李子奇,成美玲,吴玉萍,张晶晶,李振通,马文辉,庞尊方,翟介明,田永胜. 2020

[2]鞍带石斑鱼冷冻精子与云纹石斑鱼杂交家系建立及遗传效应. 田永胜,陈张帆,段会敏,马文辉,唐江,李文升,刘江春,侯云霞,孙振翔,庞尊方,王晓梅,翟介明,李波. 2017

[3]云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及其杂交后代遗传性状分析. 唐江,田永胜,李振通,成美玲,陈张帆,毛东亮,马文辉,王晓梅,李文升,翟介明,李波. 2018

[4]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云龙斑”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王林娜,田永胜,唐江,李振通,成美玲,马文辉,毛东亮,林好蔚,翟介明. 2018

[5]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状及对比分析. 李振通,田永胜,唐江,成美玲,马文辉,庞尊方,李文升,刘江春,王晓梅,翟介明. 2019

[6]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F_1与亲本的形态学比较. 李炎璐,陈超,陈建国,赵亭亭,张清雯,翟介明. 2018

[7]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后代染色体核型分析. 成美玲,田永胜,吴玉萍,李振通,张晶晶,王林娜,李文升,马文辉,王晓梅,翟介明,李波. 2018

[8]盐度对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 ♀)×鞍带石斑鱼(Epinehelus lanceolatus ♂)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杂交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观察. 张梦淇,陈超,李炎璐,孔祥迪,刘莉. 2016

[9]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其杂交F1的DNA甲基化分析. 李炎璐,陈超,陈建国,翟介明. 2019

[10]高温胁迫对2种杂交石斑鱼存活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邵彦翔,陈超,张廷廷,李炎璐,张梦淇,李文升. 2017

[11]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子一代形态发育的研究. ZHANG Meng-qi,张梦淇,陈超,CHEN Chao,LI Yan-lu. 2014

[12]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子一代形态发育的研究. 张梦淇,陈超,李炎璐,孔祥迪,于欢欢,刘莉,张廷廷. 2014

[13]钝吻黄盖鲽不同群体形态学比较研究. 张岩,肖永双,高天翔,范厚丽. 2010

[14]马苏大麻哈鱼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判别分析. 李培伦,刘伟,王继隆,唐富江. 2017

[15]黑鳃梅童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高天翔,韩刚,马国强,宋娜. 2013

[16]湖北7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崔学海,沙航,郜卫华,梁宏伟,罗相忠. 2023

[17]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代形态差异分析. 贺刚,徐金根,何力,吴斌,方春林,喻亚丽,费春平. 2023

[18]太湖和洪泽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体内元素的积累特征及产地判别. 杨健,徐勋,刘洪波. 2009

[19]半滑舌鳎早期不同性别的形态差异及判别分析. 王立萍,叶展,张亚群,王巧欣,李恒德. 2021

[20]哲罗鲑和川陕哲罗鲑群体多变量形态特征比较. 马凯,佟广香,张澜澜,赵成,何宝全,尹家胜,张永泉.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