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粉垄耕作对小麦玉米产量及耕层土壤养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聂胜委 1 ; 张玉亭 2 ; 张巧萍 2 ; 郭庆 2 ; 汤丰收 2 ; 王洪庆 2 ; 何宁 3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西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西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西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粉垄耕作;小麦;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影响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930-9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在河南省温县(2013~2014年)和西华县(2014~2015年)小麦、玉米2季作物的试验,研究粉垄耕作对作物产量、土壤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并分析耕作措施与作物生产、养分吸收的关系,为作物高产和施肥管理提借鉴。小麦播种季,设旋耕(12~16 cm,CK),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处理,夏玉米在小麦收获后贴茬播种,其它一切农事操作均保持一致。结果表明,FL1、FL2处理小麦当季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8.5%、23.5%,FL2>FL1;玉米季,FL1、FL2处理的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0.4%、5.8%。土壤养分方面,与CK相比,FL1、FL2处理能够增加小麦成熟期潮土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74.49 mg kg~(-1),显著降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降低玉米季土壤耕层速效养分含量。FL1、FL2处理显著增加砂姜黑土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高2.2 mg kg~(-1),降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分别平均降低7.54 mg kg~(-1)、13.38 mg kg~(-1)。小麦季,FL1、FL2处理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CK,比CK高出5~19个单位;玉米季,偏生产力比CK高出3~15个单位。说明在养分投入、农事操作等保持一致的条件下,粉垄耕作(FL1,FL2)能够增加小麦、玉米两季作物产量,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特别是氮的吸收。此外,适当增加耕作层的厚度更有助于当季小麦产量的提高。

  • 相关文献

[1]不同种类重金属胁迫对两种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聂胜委,黄绍敏,张水清,郭斗斗,张巧萍. 2012

[2]生物炭对潮土土壤肥力特征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珂珂,宋晓,郭斗斗,黄绍敏,岳克,郭腾飞,张水清,岳艳军. 2022

[3]不同播期和施氮量对玉米品种俊达001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刘经纬,王伟莉,丁勇,秦贵周,刘静. 2016

[4]粉垄耕作后效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玉亭,汤丰收,张巧萍,何宁,韦本辉. 2015

[5]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初探. 张玉亭,汤丰收,黄绍敏,张巧萍,韦本辉,张水清,何宁. 2015

[6]施用不同菌渣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的影响. 聂胜委,张巧萍,李向东,张玉亭,王二耀,康源春. 2018

[7]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 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丁晋利,韩伟锋,何方. 2017

[8]冬小麦、夏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孙克刚,杨焕焕,张琨,和爱玲,杜君. 2017

[9]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潘晓莹,武继承,杨永辉,高翠民,张洁梅,王越,何方. 2020

[10]长期免耕覆盖对旱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邵运辉,吕军杰,李俊红,丁志强,张洁,姚宇卿,李向东. 2020

[11]小麦-玉米周年轮作制下的控释肥及控释BB肥肥效试验研究. 孙克刚,和爱玲,李丙奇,胡颖. 2009

[12]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增产效应. 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 2015

[13]水肥互作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潘晓莹. 2015

[14]砂姜黑土区玉米小麦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杨焕焕,孙克刚,和爱玲,杜君,张琨. 2017

[15]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均衡增产技术探讨. 解宗方,粟嫣,常建国. 2011

[16]砂姜黑土区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对小麦-玉米轮作定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孙克刚,和爱玲,李丙奇. 2010

[17]氮、磷、钾配施对不同土壤类型小麦-玉米产量及灌水利用率的影响. 高翠民,杨永辉,潘晓莹,王洪斌,何方,武继承. 2017

[18]小麦-玉米轮作制下的控释肥肥效试验研究. 孙克刚,和爱玲,胡颖,李丙奇. 2010

[19]氮肥减施对黄褐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李凌云,和爱玲,杨焕焕,刘高远,郭中义,杜君. 2023

[20]测墒灌溉条件下不同养分配置对小麦-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张洁梅,何方.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