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物质炭对贵州黄壤朝天椒减氮的生物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萌 1 ; 魏全全 1 ; 肖厚军 1 ; 赵欢 1 ; 芶久兰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生物质炭;减施氮肥;产量;朝天椒品质;氮肥利用率

期刊名称: 土壤学报

ISSN: 0564-3929

年卷期: 2019 年 56 卷 005 期

页码: 1201-12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贵州黄壤朝天椒减氮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与氮肥减量配施(CF100B0(化肥氮100%)、CF90B10(化肥氮90%+生物质炭氮10%)、CF85B15(化肥氮85%+生物质炭氮15%)、CF80B20(化肥氮80%+生物质炭氮20%))对贵州黄壤朝天椒产量、品质、养分积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F100B0)处理相比,CF90B10处理可提高朝天椒产量,其中鲜椒增产7.3%、干椒增产2.5%,但是增产效果并不显著,而CF85B15和CF80B20处理的产量略有降低;生物质炭与氮肥减量配施处理可显著影响朝天椒果实中的硝酸盐和Vc含量,其中,CF90B10、CF85B15和CF80B20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4.8%~8.9%,而CF90B10处理的Vc含量则较CF100B0处理提高了9.6%,但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各处理间无差异;此外,与CF100B0处理相比,生物质炭与氮肥减量配施可使氮肥偏生产力(PFPN)提高2.08~2.62 kg·kg-1,以CF90B10处理最高,而氮肥农学效率(AEN)和氮肥表观利用率(REN)则随着生物质炭替代化学氮肥比例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以CF90B10处理的AEN和REN最高,分别为7.70 kg·kg-1和40.3%.综上,生物质炭与氮肥减量配施可有效保证贵州朝天椒稳产增效,因此,短期条件下推荐生物质炭替代化学氮肥10%作为贵州黄壤朝天椒氮肥减施替代的最适比例.

  • 相关文献

[1]生物质炭添加量对贵州尖椒生长及土壤肥力与酶活性的影响. 谢婷婷,赵欢,肖厚军,胡岗,左明玉,周开芳,秦松. 2021

[2]生物质炭与黄磷炉渣配施对黄壤白菜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赵欢,秦松,肖厚军. 2020

[3]生物质炭载锌对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陈江博,刘元生,范成五,刘桂华,胡岗,朱仁秀,瞿飞,陈晓燕,秦松. 2018

[4]有机土壤改良剂对猕猴桃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黄兴成,朱华清,杨叶华,李渝,张雅蓉,刘彦伶,蒋太明. 2023

[5]蚯蚓粪与尿素配施对中药白花前胡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赵欢,杨仁德,李剑,魏善元,崔宏浩,肖厚军. 2016

[6]三年定位试验覆膜旱作与施用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杨静,韩春妮,刘彦伶,吴良欢. 2016

[7]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 高杰,李晓荣,封广才,李青风,彭秋. 2021

[8]酒糟沼液与化肥配施对白菜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何方伟,崔宏浩,王文华,朱青,陈正刚,张钦,张爱华,姚单君,况胜剑,杨俐苹,杨秀海. 2020

[9]不同类型肥料对糯高粱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张春兰,汪灿,高杰,徐建霞,徐燕. 2023

[10]施氮量对优质稻G优325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李立江,蒋明金,何星雷,姬广梅,张佳凤,罗丹秋,江学海,田晋钰,黎勇,李敏. 2024

[11]西南黄壤性水稻土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演变特征. 刘彦伶,李渝,张雅蓉,张文安,蒋太明. 2017

[12]不同施氮比例对宜香优211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黄佑岗,罗德强,江学海,李敏,李立江,姬广梅,李树杏,徐娅. 2021

[13]生物质炭调控辣椒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徐晗,鄢紫薇,覃卫林,邢丹,王玺,郑志杰,林杉. 2023

[14]新型含锌尿素对玉米产量、籽粒含锌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杨爽,朱青,张钦,张爱华,陈正刚,吴兴洪. 2018

[15]氮肥用量和运筹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方林发,张宇亭,谢军,黄兴成,赵亚南,杨林生,石孝均. 2020

[16]施氮对高丹草-扁豆套作系统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丽,付薇,覃涛英,孟军江,桂永清,任建华,韩永芬,丁磊磊. 2023

[17]油菜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侯燕,侯剑. 2004

[18]桑园隔年伐条技术初报. 李开林,杨胜特,胡仕叶,万昌荣,罗朝斌. 2009

[19]种植密度及行距对马铃薯宣薯2号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秦智慧,邓禄军,夏锦慧. 2012

[20]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宋吉轩,毛堂芬,李云.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