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套袋微环境对香蕉中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内吸性和降解速率的影响及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小云 1 ; 谢德芳 1 ; 田海 1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关键词: 套袋微环境;香蕉;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内吸作用;降解速率;影响机制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154-159

摘要: 通过对不套袋施药、套袋后施药和套袋前施药3种施药方式下的香蕉中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残留量进行分析,并对袋内外光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进行监测,探讨套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对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中的内吸作用和降解速率的影响,并就其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套袋后,袋内可形成高温、高湿和弱光的特殊环境条件;与不套袋相比,套袋后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中的内吸作用受到抑制,导致其在香蕉中的内吸量降低;袋内高温、高湿和弱光的特殊环境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使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中传导和吸收的量受阻,从而降低了2种农药在香蕉中的内吸量;与不套袋相比,套袋后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中的降解速率减慢;袋内高温、高湿和弱光的特殊环境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有关酶的活性,可使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中的代谢降解受到抑制,使其降解速率减慢,并且在微环境条件下,对不同种类的农药抑制作用不同,对苯醚甲环唑的降解影响较大,对噻呋酰胺的抑制影响较小。

  • 相关文献

[1]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周旻,何秀芬,董存柱,葛会林. 2020

[2]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香蕉中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农药残留的检测. 赵小云,谢德芳. 2019

[3]气相色谱法测定香蕉和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 张学强,陈歆,韩丙军. 2011

[4]3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在香蕉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郇志博,吕岱竹,罗金辉. 2012

[5]芒果基质土壤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分析. 赵方方,郑雪红,吕岱竹,谢德芳. 2017

[6]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对芒果蒂腐病菌的联合毒力. 叶火春,周颖,张静,闫超,冯岗. 2015

[7]不同剂型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韩丙军,林靖凌,何秀芬. 2015

[8]苯醚甲环唑的水解研究. 周楷博,刘胜辉,罗正刚,韩丙军,彭黎旭. 2010

[9]戊唑醇与苯醚甲环唑混配对橡胶树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 郑肖兰,易克贤,吴伟怀,习金根,郑金龙,袁鸾英,梁艳琼,贺春萍. 2014

[10]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张月,张学强,王素茹. 2011

[11]苯醚甲环唑在芒果中的消解动态. 赵方方,张月,吕岱竹,谢德芳. 2016

[12]手性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在火龙果中的残留消解行为研究. 张利强,邢淑莲,林丽云,林玲,杨春亮. 2018

[13]气相色谱法对辣椒和土壤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测定分析. 张春冬,潘晓威,黄勇平. 2014

[14]Chelex-100法快速提取镰刀菌基因组DNA. 杨歆璇,羊玉花,杨腊英,李松伟. 2010

[15]香蕉果皮带毛突变体的鉴定与初步研究. 徐立. 2006

[16]香蕉枯萎病菌pac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李松伟,黄俊生,羊玉花,杨歆璇,贾慧升. 2010

[17]香蕉植物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Zhong Shuang,钟爽,Ma Wei-hong,马蔚红. 2010

[18]茶树油控制香蕉采后炭疽病害的研究. 静玮,苏子鹏,朱德明,韩志萍. 2010

[19]香蕉凝集素基因启动子脱落酸诱导活性鉴定. 周雪莉,张建斌,贾彩红,刘菊华,金志强,徐碧玉. 2008

[20]香蕉果实采后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测定及其基因克隆. 徐碧玉,金志强,刘菊华,韦带莲.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