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艳 1 ; 唐良梁 2 ; 陈义 1 ; 吴春艳 1 ; 唐旭 1 ; 计小江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2.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施氮量;籽粒产量;氮素利用率;氮表观损失量;氨挥发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15 年 46 卷 02 期

页码: 392-3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嘉兴地区水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产量及吸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的关系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施氮量为213.6 kg hm-2所对应的氮肥利用率最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的表观氮损失量、氮损失比例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水稻氮损失量占氮总输入量的14%~52%,其中氨挥发损失的氮占氮总输入量的4%~12%;稻田氨挥发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氨挥发量在施氮量为393.6 kg hm-2时发生明显跃增;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籽粒的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并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氮损失总量(包括氨挥发量)。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角度出发,嘉兴的适宜施氮量为213.6 kg hm-2,且施氮量不宜超过303.6 kg hm-2。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及阈值探究. 唐良梁,李艳,李恋卿,陈义,吴春艳,唐旭. 2015

[2]大量沼液施灌稻田的氨挥发特征. 邓欧平,姜丽娜,陈丁江,孙嗣旸,吕军. 2011

[3]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许云翔,何莉莉,陈金媛,刘玉学,吕豪豪,汪玉瑛,杨生茂. 2020

[4]含DMPP抑制剂尿素的氨挥发特性及阻控对策研究. 俞巧钢,符建荣. 2009

[5]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俞巧钢,叶静,符建荣,马军伟,邹平,丁炳红,顾国平,范浩定. 2011

[6]轮作水稻对大棚土壤硝化作用和氮挥发的影响. 王强,徐建明,姜丽娜,林辉,符建荣,马军伟. 2017

[7]不同施肥方案对茭白田土壤氨挥发及茭白产量的影响. 林海忠,何杰,解崇斌,陈佳佳,陈照明,何莉莉,陈剑兵,王强. 2023

[8]嘉兴地区稻田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李艳,唐良梁,陈义,吴春艳,唐旭,计小江. 2015

[9]机插侧深施肥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氨挥发的影响. 官彩红,王强,孔祎昕,茅希丁. 2022

[10]不同施氮量对单季稻养分吸收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俞巧钢,叶静,杨梢娜,符建荣,马军伟,孙万春,姜丽娜,王强,汪建妹. 2012

[11]沼液稻田消解对水稻生产、土壤与环境安全影响研究. 姜丽娜,王强,陈丁江,李艾芬,钱士明,符建荣,汪建妹. 2011

[12]大麦芒的作用初探. 黎侠,杨文新. 1996

[13]红壤旱地高梁种植密度试验简报. 阮关海,丁祥海. 2002

[14]大麦长期肥料效率和土壤养分平衡. 唐旭,陈义,吴春艳,杨生茂,刘玉学,吕豪豪,马义兵,李菊梅. 2013

[15]水洗生物炭配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王耀锋,刘玉学,吕豪豪,杨生茂. 2015

[16]缓释氮比例对一次性施肥单季晚稻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张金萍,陈照明,王强,马军伟,俞巧钢,叶静,马进川,孙万春,潘建清. 2021

[17]氮素处理对水稻浙粳22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生育后期与叶片光合特性间的关系. 陆艳婷,张小明,黄福灯,叶胜海,李春寿,金庆生. 2013

[18]氮肥减量对优质稻籽粒蛋白质影响及其合理性评价. 王保君,程旺大,沈亚强,秦叶波,苏瑶,陈贵,鲁晨妮,张红梅. 2022

[19]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对稻米营养品质及植酸积累的影响. 赵宁春,张小明,叶胜海,程方民. 2009

[20]不同氮处理对温室膜下滴灌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岳文俊,陈喜靖,王维汉,张富仓.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