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两优培九剑叶衰老过程光合膜功能及蛋白质复合物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叶露幻 1 ; 沈唯军 1 ; 郑宝刚 1 ; 宋涛 1 ; 陈国祥 1 ; 吕川根 2 ;

作者机构: 1.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两优培九;衰老;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光系统;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蓝绿温和胶电泳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3 年 11 期

页码: 2030-20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在衰老过程中,剑叶光合膜蛋白质复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光能吸收、转化、传递的关系,以大田栽培自然衰老剑叶为材料,利用活体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并结合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蓝绿温和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类囊体膜蛋白稳定性等都在抽穗期达到顶峰,随后开始衰退,在扬花期、灌浆期尚保持较高水平,而进入籽粒成熟阶段衰退明显;随着衰老进程,光合膜蛋白质复合物有序非同步降解,稳定性为LHCII>PSIIcore>PSIcore>ATPase&Cyt b6/f>LHCI;PSI和PSII蛋白和相应电子传递活性的稳定性及下降幅度差异较大;衰老过程叶绿素a/b的不断下降与相对于反应中心更稳定的捕光天线有关,剑叶生长后期LHCII维持高水平保持了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并可能在调节光系统间能量分布和协助过剩能量耗散中起重要作用。

  • 相关文献

[1]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蛋白质复合物和叶绿素合成特性的研究. 蒋苑,刘莉,吕春芳,陈国祥,高志萍,吕川根. 2016

[2]水稻剑叶类囊体膜蛋白复合物的蓝绿温和胶电泳分析. 叶露幻,郑宝刚,沈唯军,陈国祥,吕川根. 2013

[3]光氧化对不同超级粳稻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宋雪梅,谢寅峰,魏晓东,张亚东,王才林,施大伟. 2023

[4]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功能叶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刘少华,陈国祥,胡艳,吕川根,吴国荣,杨艳华. 2004

[5]水稻两优培九株型特征研究. 邹江石,姚克敏,吕川根,胡雪琼. 2003

[6]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构成及其生态关联. 邹江石,李义珍,吕川根. 2008

[7]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生物学特性及主要配套技术. 邹江石,吕川根,姚克敏,胡凝. 2008

[8]利用SSR标记检测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种子的纯度. 胡兴雨,黄犀,陈忠明,王伟民,张红生. 2006

[9]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种子纯度幼苗鉴定方法初探. 戴剑,陈敏,张继红,张美娟. 2002

[10]两优培九稻曲病的发生及其与抽穗后温湿度的关系. 吕川根,宗寿余,姚克敏. 2003

[11]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及其栽培特性. 邹江石,吕川根,王才林,郑克武,宗寿余,赵凌,孙永华. 2003

[12]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和65396的光合形态特征研究. 姚克敏,邹江石,王志南,顾显跃. 2000

[13]两优培九种子纯度的RAPD快速鉴定. 陈忠明,王秀娥,赵彦,杨开晴. 2003

[14]两优培九关键期的气象指标与气候适应性分析. 姚克敏,吴春刚,马文静,邹江石,吕川根. 2001

[15]两优培九稻米垩白率变异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宗寿余,吕川根,姚克敏. 2008

[16]两优培九与其亲本剑叶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王娜,陈国祥,吕川根. 2004

[17]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其种植区域规划. 邹江石,吕川根,胡凝,李义珍,姚克敏. 2008

[18]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旱育秧苗期抗氧化系统活性的研究. 周泉澄,陈国祥,陈利,王建安,张成军,吕川根. 2005

[19]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 吕川根,李霞,陈国祥. 2017

[20]镉胁迫下杂交稻2品种幼苗的抗性及镉含量的差异. 王贵民,陈国祥,陈利,王建安,吕川根.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