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满山 1 ; 符福鸿 1 ; 黄慧君 1 ; 王丰 1 ; 柳武革 1 ; 刘振荣 1 ; 李金华 1 ; 黄德娟 1 ; 廖亦龙 1 ; 陈建伟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籼稻;恢复系;淀粉粘滞性谱;相关分析;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8 年 24 卷 11 期
页码: 235-2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测定早造种植收获的42个恢复系和7个不同蒸煮及食味对照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杂交籼稻恢复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表现及类型,为恢复系及其杂交稻组合蒸煮及食味品质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如下:(1)恢复系RVA谱特征值变异系数最大是消减值,依次是崩解值、回复值、冷胶粘度、热浆粘度,最小是峰值粘度。(2)各RVA谱特征值表现较好相关性。RVA谱特征值3个基本粘度间,热浆粘度与冷胶粘度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峰值粘度与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热浆粘度、冷胶粘度与崩解值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分别与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崩解值与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消减值和回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3)RVA谱特征值可分为3大类型,区分主要依据消减值,Ⅰ类型消减值最高(37.4RVU~156.8RVU),Ⅱ类型消减值最低(-141.2RVU~-86.0RVU),而Ⅲ类型消减值介于两者之间(-83.6RVU~23.7RVU);在两极端类型Ⅰ类型和Ⅱ类型之间区分还可依据崩解值和回复值指标。Ⅰ类型亚类间区分主要依据峰值粘度和冷胶粘度,Ⅱ类型亚类区分依据峰值粘度,Ⅲ类型亚类区分则比较复杂,依据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消减值和回复值指标组合。因此利用RVA谱特征值间接评价稻米蒸煮及食味品质时消减值作为第一和主要鉴定指标。
- 相关文献
[1]施氮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 谢新华,李晓方,肖昕. 2009
[2]我国不同产区马铃薯栽培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王丽,熊兴耀,蔡柳,胡新喜,秦玉芝,李炎林,戴思慧. 2023
[3]粤东地区普通野生稻表型多样性分析. 李杜娟,陈雨,潘大建,曲延英,陈全家,范芝兰,陈建酉,李晨. 2012
[4]菜薹硝酸盐积累与品种、营养品质之间的关系. 钟玉娟,张白鸽,罗少波,陈汉才,李桂花,曹健. 2017
[5]高州普通野生稻表型多样性分析. 陈雨,潘大建,杨庆文,刘斌,曲延英,范芝兰,陈建酉,李晨. 2008
[6]高产优质软香型杂交籼稻丰优丝苗的选育与应用. 梁世胡,李传国,符福鸿,黄慧君,伍应运. 2003
[7]高产优质抗病杂交籼稻天优688的选育. 梁世胡,李传国,李曙光,符福鸿,张其文. 2008
[8]超级杂交稻结实期根系活力与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黄农荣,钟旭华,王丰,郑海波. 2005
[9]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稻瘿蚊抗性. 柳武革,王丰,肖汉祥,刘振荣,李金华,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黄炳超,张扬. 2010
[10]利用MAS技术培育高抗稻瘟病的杂交水稻恢复系航恢1173. 孙大元,周丹华,肖武名,杨祁云,王慧,张建国,陈志强. 2014
[11]籼型水稻恢复系广恢305的选育及利用. 李曙光,王福军,梁世胡,顾海永,罗文永,曹华盛,陈国荣,何高,李传国,张其文. 2021
[12]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 王丰,廖亦龙,柳武革,刘迪林,曾学勤,傅友强,朱满山,李金华,付崇允,马晓智,霍兴. 2021
[13]杂交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50年回顾. 王丰. 2020
[14]应用分子标记筛选辣椒雄性不育恢复系研究. 徐小万,黄旺平,吴智明,李涛,李颖,王恒明. 2015
[15]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存在问题及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李宏,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周少川. 2014
[16]优质水稻骨干品种五山丝苗的选育及应用. 黄道强,周少川,王重荣,李宏,王志东,周德贵,陈宜波,赵雷,龚蓉,潘阳阳. 2023
[17]类回交育种的思考及拓展.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 2017
[18]籼稻恢复系广恢122及其系列组合的选育与应用. 符福鸿,李传国,黄慧君,梁世胡,王丰,黄德娟. 2003
[19]辣椒恢复系选育及三系配套研究. 王恒明,罗少波,李颖,徐小万,郭汉权. 2009
[20]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航恢1179的选育及应用. 肖武名,罗立新,王慧,刘永柱,郭涛,梁克勤,黄明,王加峰,汪文娟,杨祁云,陈志强.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聚两优53的选育
作者:张建林;廖学群;王丰;张泽佳;彭国巍;柳武革;王新;黄广平;谢沛丽;许岱;姚润沐
关键词:杂交水稻;聚两优53;品种选育
-
弱感光型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广泰优6355的选育
作者:吴海;柳武革;李越;王丰;高顺利;李金华;王水俊;窦梓源;李镭;张志荣
关键词:弱感光型;杂交稻;广泰优6355;选育;制种技术
-
华南双季稻区不同季别种植籼稻品种整精米率差异及高整精米率材料筛选
作者:陈洛;李学忠;谢国威;杨梯丰;杨武;赵均良;王丰;周玲艳;董景芳
关键词:籼稻;整精米率;早季;晚季;华南稻区
-
优质杂交晚籼新组合协禾优1002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
作者:钟日生;柳武革;刘伯全;陈彩霞;吴建发;袁沛森;冯大良;蔡柳文;刘良成
关键词:优质;杂交水稻;协禾优1002;选育;制种技术
-
华南晚杂交稻叶片SPAD值及其一般配合力和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
作者:廖亦龙;柳武革;王丰;刘迪林;孔乐;李金华;霍兴;付崇允;朱满山;曾学勤
关键词:杂交稻;SPAD值;一般配合力;遗传效应;动态变化
-
粤稻百年主要水稻科技创新成就概述
作者:王丰
关键词:广东;水稻;稻种资源;水稻矮化育种;优质稻育种;杂交稻育种;栽培技术;科技创新
-
水稻不育系泰丰A创制及其优良品质性状遗传基础研究
作者:王丰;刘迪林;朱满山;廖亦龙;李金华;付崇允;曾学勤;马晓智;霍兴;孔乐;柳武革
关键词:杂交稻;不育系;保持系;泰丰A/B;稻米品质;遗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