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麦后复种绿肥模式与施氮制度对土壤氮素及小麦产量的互作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亚斌 1 ; 胡发龙 1 ; 韩梅 2 ; 李正鹏 2 ; 赵财 1 ;

作者机构: 1.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混播绿肥;硝态氮;铵态氮;土壤全氮;土壤脲酶活性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3-4315

年卷期: 2022 年 57 卷 004 期

页码: 57-64,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为充分利用青藏高原光热资源,优化麦后复种绿肥栽培模式及施氮制度,提高绿肥培肥效果.[方法]试验设春小麦-箭筈豌豆(W-V),春小麦-油菜(W-R),春小麦-箭筈豌豆×油菜(W-VR,箭筈豌豆与油菜混播,播量比8∶1)3种复种模式,小麦和绿肥的施氮量按总施氮量的100%和0%(N1)、80%和20%(N2)两种施氮制度分配.研究小麦复种绿肥模式和施氮制度对小麦农田土壤氮素特征和小麦产量的互作效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绿肥种植模式和施氮制度互作对小麦农田土壤氮素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在0~30 cm土层施氮制度N2与N1差异显著(P<0.05),N2处理较N1处理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5.38%~17.96%、12.58%~17.31%、4.72%~8.94%和4.55%~20.51%,小麦籽粒产量增加了10.85%~13.06%.在N2处理下,在0~30 cm土层W-VR模式较W-V和W-R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7.30%和18.85%,土壤铵态氮含量提高10.89%和28.78%,土壤全氮含量提高2.89%和11.36%,土壤脲酶活性提高7.76%和22.39%;且W-VR较W-R籽粒产量增加10.80%.[结论]在青藏高原地区,麦后混播箭筈豌豆和油菜,且小麦和绿肥的施氮量按总施氮量的80%和20%分配可显著提高小麦农田土壤氮素含量,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是该区域较为理想的麦后复种绿肥模式和施氮制度.

  • 相关文献

[1]秋闲期复种翻压绿肥对后茬作物春小麦产量、氮残留和N2O排放的影响. 肖玉涛,李正鹏,严清彪,李积铭,韩梅. 2024

[2]青海高原东部设施农业区土壤氮素时空累积及淋失风险评价. 李本措,塔林葛娃,李月梅,李凤桐. 2019

[3]基于DNDC模型青海西宁地区春小麦施氮量研究. 肖玉涛,李正鹏,宋明丹,韩梅.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