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植物胚性愈伤诱导的机理及提高途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常胜合 1 ; 孙威 1 ; 黄东梅 1 ; 林妃 1 ; 王展 1 ; 银曼妮 1 ; 韩谦 1 ; 舒海燕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海南省香蕉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胚性愈伤;诱导;机理;提高途径

期刊名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ISSN: 1674-568X

年卷期: 2018 年 12 期

页码: 5455-54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植物胚性愈伤诱导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植物胚性愈伤诱导参与的基因、诱导的机理、甲基化与提高植物胚性愈伤诱导途径之间的联系,探索提高植物胚性愈伤诱导几率的可能途径,为转化困难的植物的基因工程操作奠定基础。LBD (lateri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家族基因、伤口诱导脱分化蛋白WIND1 (wound induced dedifferentiation 1)、AP2/ERF转录因子BABYBOOM等参与了植物胚性愈伤诱导的过程;DNA甲基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植物胚性细胞通过PCG和PKL通路两种表观遗传途径促使胚性细胞保持胚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筛选距离合子胚最近的体细胞作为外植体,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具有胚性的细胞或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在培养基中添加去甲基化的试剂等方法可能能够提高植物胚性愈伤诱导的比例,转化困难的农作物的基因工程育种有望得到显著改进。

  • 相关文献

[1]提高安全保卫人员素质,服务单位发展. 王地厚. 2013

[2]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对策研究. 宋培华. 2009

[3]东方百合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张静,刘菊华,徐碧玉,贾彩红,张建斌,谭光兰,金志强. 2011

[4]秋石斛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志晴,李亚梅,李崇晖,尹俊梅. 2024

[5]巴西橡胶树胚性组织长期继代保存及增殖技术. 赵辉,崔百明,彭明,王科勇,单国艳,林崇忠. 2007

[6]白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陈亚鸿,陈雄庭. 2009

[7]巴西蕉愈伤组织的诱导. 朱军,胡永华,黄惠琴,鲍时翔. 2006

[8]组织培养与秋水仙碱诱导相结合培育植物多倍体的应用(综述). 谭德冠,庄南生,黄华孙. 2005

[9]荆半夏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李先良,李居宁,张喜才,赵志常. 2017

[10]儋州本地黄皮核型分析及同源多倍体诱导. 程志号,李孟玲,孙长君,郭素霞,曾学蔚,徐兵强,吴琼. 2024

[11]不同外源激素对油棕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沈雁,周焕起,曹红星,陈卫军,赵松林. 2010

[12]不同基本培养基和外植体对剑麻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杨峰,刘巧莲,代真真,陈河龙,高建明,郑金龙,易克贤. 2012

[13]Oryzalin离体诱导小果型西瓜四倍体及倍性鉴定研究. 袁建民,詹园凤,郑锋,党选民. 2012

[14]火龙果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陈华蕊,盖江涛,何书强,冯振翠,陈业渊. 2023

[15]香草兰的组织培养试验. 文慧婷,张翠玲,吴刚. 2008

[16]哈密瓜顶芽的诱导及植株的再生. 林妃,李敬阳,黄东梅,许奕,李艳霞,李羽佳,魏卿,唐粉玲,王必尊. 2016

[17]菠萝蜜嫩茎诱导芽与外源激素作用效应研究. 郑维全,潘学峰,陈海平,吴刚,谭乐和. 2012

[18]H_2O_2诱导不同品种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合成变化. 王琴飞,汪彪,张如莲,应东山,王明. 2016

[19]龙选蕉组培快繁技术. 梁菁燕,胡玉林,谢江辉. 2011

[20]维多利亚菠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陈华蕊,陈业渊,何书强,李卫亮,朱敏,贺军虎.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