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12个粳稻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及利用价值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庆勇 1 ; 朱镇 2 ; 张亚东 2 ; 赵凌 2 ; 张巧凤 2 ; 许凌 2 ; 王才林 2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4,江苏南京210014,江苏南京210014,江苏南京210014,江苏南京21009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4,江苏南京21009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4,江苏南京210014

关键词: 杂交粳稻;雄性不育系;恢复系;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8 年 22 卷 01 期

页码: 57-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12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3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除单株穗数的特殊配合力方差不显著外,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测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影响,主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和收获指数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作用较突出。穗长、穗颈长、结实率和收获指数受不育系的影响较大,其余性状均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是相互独立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不育系以六盐A、丹阳941A、98G26A、99-9A、香粳8016A和95122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C418、J16、晚161和C76较好。

  • 相关文献

[1]萝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差异性比较研究. 苏小俊,袁希汉,卢成苗,高军,徐海. 2008

[2]黄淮地区大豆重要亲本间产量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其遗传基础. 杨加银,盖钧镒. 2009

[3]玉米选系窄基础材料组配规律的初步研究. 石明亮. 1997

[4]洋葱主要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庄勇,严继勇,曹碚生,袁希汉. 2004

[5]Rht 3基因在杂种小麦中的利用. 赵寅槐,邹明烈,马正强,王苏. 1986

[6]野败型细胞质杂交粳稻恢复系筛选结果初报. 徐大勇,方兆伟,樊纪伟,卢百关,刘汉青. 2006

[7]优质粳稻恢复系徐恢201的选育与利用. 王健康,刘超,郭荣良,丁成伟,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胡婷婷. 2008

[8]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宁恢8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 姚姝,陈涛,张亚东,朱镇,赵庆勇,周丽慧,赵凌,李余生,王才林. 2014

[9]杂交粳稻六优8―2. 张兆兰. 1989

[10]粳稻恢复系条纹叶病抗性的定向改良. 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周丽慧,赵凌,李余生,王才林. 2010

[11]大麦雄性不育系“亲270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 张明生,陈晓静. 2000

[12]乌塌菜Ogura雄性不育系组合与保持系组合杂种优势比较. 宋波,徐海,陈龙正,袁希汉. 2015

[13]三系杂交粳稻发展的历史与问题. 浦汉春,周振玲,徐大勇. 2015

[14]杂交粳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 王才林,汤玉庚. 1988

[15]杂交粳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张巧凤,许凌,王才林. 2008

[16]粳稻三系亲本的杂种优势研究. 孔宪旺,袁彩勇,王健,汤述翥,顾铭宏. 2009

[17]甜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创造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刘金兵,王述彬,潘宝贵,赵华仑. 2005

[18]玉米产量相关性状六世代主-多基因遗传分析. 陈国清,CHEN Guo-qing,CHEN Xiao-hui,陈小晖,PENG Chang-jun. 2012

[19]一般配合力测定在构建矮败小麦耐盐轮选群体中的应用. 李强,李筠,任立凯,王龙,孙中伟. 2012

[20]强优恢复系盐恢559及其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研究. 姚立生,顾来顺,高恒广,何顺椹,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朱国永,何冲宵.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