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南海深海声学散射层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世刚 1 ; 汤勇 1 ; 陈国宝 2 ; 张俊 2 ; 姚壮 1 ; 郭禹 1 ; 刘华波 3 ;

作者机构: 1.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3.中国海监威海市文登区大队

关键词: 南海;深海散射层;垂直分布;昼夜变化

期刊名称: 海洋科学进展

ISSN: 1671-6647

年卷期: 2015 年 33 卷 02 期

页码: 173-1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3-09利用船载Simrad EK60科学鱼探仪(38kHz)对南海深海声学散射层进行了连续监测,并结合变水层拖网采样分析了其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结果表明,南海深海存在2个明显的声学散射层,特征深度分别为0~100m和350~700m,并且2个散射层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其随时间变化情况为:16∶00-19∶00,350~700m散射层中的部分生物逐渐向上移动到0~100m散射层;04∶00-07∶00,这部分上升的生物又逐渐移回至350~700m散射层。变水层拖网采样结果发现,白天0~100m散射层内渔获物数量较少,夜间0~100m散射层内渔获物较多,验证了声学映像所检测到的2个散射层间确实存在昼夜移动的现象。

  • 相关文献

[1]深海散射层在南印度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 万树杰,李国栋,陈新军. 2025

[2]条石鲷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研究. 孙中之,徐永江,韩兵,李娟,柳学周,曲建忠,兰功刚. 2009

[3]长江中游洪湖段仔鱼昼夜变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郭国忠,高雷,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唐洪玉. 2017

[4]人工鱼礁对中小型浮游动物昼夜变化的影响. 杜飞雁,王亮根,丁玲,宁加佳,李亚芳,徐磊,黄德练,贾晓平. 2019

[5]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 姜作发,霍堂斌,李喆,李耕. 2013

[6]盐度胁迫及昼夜变化对鲻鱼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于娜,李加儿,区又君,范春燕,张建生. 2011

[7]春季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 李喆,霍堂斌,李耕,姜作发. 2013

[8]夏季广州池塘氮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方珍,赖子尼,胡锡永,穆三妞,高原,杨婉玲,王超,庞世助. 2011

[9]盐度对黄鳍鲷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及消化酶活性的昼夜变化. 李希国,李加儿,区又君. 2006

[10]卵形鲳鲹消化酶活性的研究Ⅱ盐度和昼夜变化对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罗奇,区又君,李加儿,范春燕. 2010

[11]大口黑鲈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溶解氧浓度变动规律及浮游动植物的响应特征. 王朋,徐钢春,聂志娟,王裕玉,徐跑. 2020

[12]"五国六方"南海渔业资源开发概况——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文莱与台湾的比较. 韩杨,刘利,杨子江. 2013

[13]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贾晓平,李纯厚. 2002

[14]南海区多鱼种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李永振,陈国宝,赵宪勇,陈毓桢,孙典荣,陈丕茂,张旭丰. 2002

[15]吉富罗非鱼温棚池塘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垂直分布特征及其界面交换通量. 魏南,余德光,谢骏,王广军,郁二蒙,龚望宝,李志斐,夏耘. 2015

[16]热带西太平洋浮游纤毛虫的垂直分布. 王超锋,赵丽,赵苑,李海波,陈雪,张珊,张武昌,肖天. 2016

[17]南沙群岛西南大陆斜坡海域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 杜飞雁,王雪辉,谷阳光,于杰,王亮根,宁加佳,林钦,贾晓平,杨圣云. 2014

[18]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温跃层对鳀鱼鱼卵垂直分布的作用. 万瑞景,赵宪勇,魏皓. 2009

[19]长江口水域仔稚鱼垂直分布研究. 林楠. 2019

[20]南海南部上层水体浮游有孔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安佰正,李铁刚,刘健,孙晗杰,于心科,常凤鸣.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