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与大豆“1∶2”间作种植的株行距优化配置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星陶 1 ; 陈佳琴 1 ; 谭春燕 1 ; 杨春杰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玉米;间种;行比;株行距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4 年 33 卷 01 期

页码: 35-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优化试验,筛选出兼顾大豆与玉米产量和产值的行比模式为玉米/大豆1∶2间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豆与玉米的株行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株距、大豆行距及大豆与玉米间行距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各因素及其互作对大豆与玉米复合产值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玉米与大豆1∶2间作种植模式下最佳的株行距配置组合为大豆与大豆行距25 cm,大豆与玉米行距30 cm,大豆株距10 cm,玉米株距25 cm;在此优化模式下,玉米和大豆的密度分别为4.71万和23.54万株·hm-2,产量分别为10 074.88和1 168.44 kg·hm-2,大豆与玉米复合产值为34 752.84元·hm-2,大豆对复合群落产值的贡献率为18.82%。

  • 相关文献

[1]杂交油菜黔油30号制种技术研究 Ⅰ.父、母本种植方式与不同母本行对制种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德珍,黄泽素,代文东,唐容. 2012

[2]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秋播制种技术研究:Ⅲ.母本晚秋直播下父母本的…. 侯国佐,何惠萍. 1997

[3]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春播制种技术研究——Ⅵ 适宜行比与密度研究. 候国佐,潘文生. 1993

[4]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全不育系“ZWA”制种技术研究. 王军,魏忠芬,李德文,张太平. 2009

[5]杂交油菜黔油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研究Ⅰ父母本不同间比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李德文,张太平,魏忠芬,王军,李廷国,王达强. 2006

[6]大蒜与几种作物的高效接茬模式研究. 李锦康,董恩省,虎明洪,颜兴,李桂莲. 2007

[7]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大豆和土壤中的氟噻乙草酯残留. 秦立新,张盈,伍贵方,段婷婷. 2015

[8]玉米不同密度下间作大豆控草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 叶照春,何永福,陆德清,李鸿波,朱峰. 2015

[9]间作玉米对大豆鼓粒期产量与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杨春杰,谭春燕,陈佳琴,刘作易,龚丽娜,朱星陶. 2015

[10]玉米-大豆间作行距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朱星陶,谭春燕,陈佳琴,杨春杰,龚丽娜,刘作易. 2016

[11]小麦玉米大豆不同方式间套作效果分析. 何元农,黄建斌. 1989

[12]山地环境下大豆耐荫种质资源的筛选. 谭春燕,杨文钰,陈佳琴,杨春杰,朱星陶,王凯. 2021

[13]紧凑型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多模式的对比研究. 王伟,王亚萍,李荣玉,刘惠芳. 2023

[14]麦玉豆全年复种方式与供N水平及分配重心的平衡关系. 何元农,黄建斌,王清华,何言章. 1993

[15]带状复合种植对大豆和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何兵,谭春燕,龚锡震,徐熙,娄利娇,朱星陶,杨春杰,陈佳琴. 2023

[16]小麦行间冬副作物与麦玉豆复种系统生产力的关系. 何元农,何言章,王清华. 1992

[17]西南山区玉米大豆2:3间作大豆增产栽培技术. 朱星陶,陈佳琴,谭春燕,龚丽娜,杨春杰,强兴明,李学武. 2016

[18]西南山区玉米大豆2??3间作大豆增产栽培技术. 朱星陶,陈佳琴,谭春燕,龚丽娜,杨春杰,强兴明,李学武. 2016

[19]大豆新品种黔豆8号的选育. 陈佳琴,朱星陶,黄建斌,杨春杰,谭春燕. 2012

[20]粮菜兼用型大豆新品种黔豆7号的选育. 朱星陶,陈佳琴,杨春杰,黄建斌,谭春燕.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