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乌鳢IL-1RAcP的分子特征及其对两种病原菌感染的免疫应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冬琦 1 ; 崔正伟 1 ; 赵飞 1 ; 邓玉婷 1 ; 谭爱萍 1 ; 黄志斌 1 ; 姜兰 1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渔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海洋研究院/福建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乌鳢;白细胞介素l受体辅助蛋白(IL-1RAcP);舒伯特气单胞菌;鰤诺卡氏菌;免疫应答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674-7968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96-1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白细胞介素l受体辅助蛋白(interleukin-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 IL-1RAcP)是参与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 IL-1)信号传导的重要分子,在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和抗菌感染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鱼类IL-1RAcP在防御病原体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克隆了乌鳢(Channa argus) IL-1RAcP基因shIL-1RAcP (GenBank No. MW928496),并初步分析了shIL-1RAcP对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和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 2种病原菌感染及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TA)、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和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Poly(I:C)) 3种病原类似物和重组IL-1β蛋白刺激的免疫应答反应。结果显示,shIL-1RAcP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848 bp,预测编码615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序列分析显示,sh IL-1RAcP具有IL-1家族成员典型的结构特征,含有3个胞外免疫球蛋白样(Ig-like)结构域、1个跨膜结构域和1个胞内Toll/IL-1受体(TIR)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hIL-1RAcP与其他鱼类IL-1RAcP聚为一簇,并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黄条鰤(Seriola lalandi) IL-1RAcP的同源性最近。qPCR检测显示,shIL-1RAcP在健康乌鳢的所有检测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头肾、体肾、脾脏等免疫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最低。对2种病原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分析显示,舒伯特气单胞菌和鰤诺卡氏菌能够诱导乌鳢体内头肾和脾脏中shIL-1RAcP的表达。LTA、LPS、Poly(I:C)和乌鳢的重组IL-1β蛋白(shIL-1β)能够诱导体外头肾白细胞中shIL-1RAcP的表达。本研究结果证实shIL-1RAcP在防御病原菌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揭示鱼类IL-1RAcP在抗菌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 相关文献

[1]革胡子鲶的鰤诺卡氏菌感染. 王芳,常藕琴,颜远义,姜兰,刘春,李凯彬. 2017

[2]9株鱼源鰤诺卡氏菌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比较. 罗愿,邓玉婷,赵飞,谭爱萍,张美超,姜兰. 2021

[3]鰤诺卡氏菌对大口黑鲈头肾巨噬细胞的侵染过程. 刘文文,邓玉婷,朱雪晴,赵飞,谭爱萍,王芳,张美超,黄志斌. 2023

[4]大口黑鲈MsIL-2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细菌感染的应答特征. 朱雪晴,赵飞,邓玉婷,谭爱萍,赖迎迢,巩华,黄志斌,荆鹏华. 2023

[5]鰤诺卡氏菌灭活疫苗对大口黑鲈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杨星,张美彦,张效平,赵振新,商宝娣,周勇. 2023

[6]一株鳢源鰤诺卡氏菌致病性与全基因组分析. 张美超,邓玉婷,赵飞,谭爱萍,罗愿,李东铭,姜兰,黄志斌. 2022

[7]舒伯特气单胞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刘礼辉,胡蕾,杨圆圆,方伟,林强,付小哲,梁红茹,赵永亮,李宁求. 2019

[8]舒伯特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刘春,曹际振,张德锋,王庆,石存斌,常藕琴,林蠡. 2021

[9]四株杂交鳢致病性舒伯特气单胞菌特性及致病性比较. 何山,谭爱萍,姜兰,赵飞,刘付翠,张瑞泉,邓玉婷. 2019

[10]杂交鳢(斑鳢♀×乌鳢♂)内脏类结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刘春,李凯彬,王庆,常藕琴,梁慧丽,王芳,潘德博,石存斌,吴淑勤. 2012

[11]乌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生物学特性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莫金凤,姜兰,吴灶和. 2016

[12]鱼致病性舒伯特气单胞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刘春,李凯彬,王庆,王芳,曾伟伟,石存斌,吴淑勤. 2014

[13]雌雄乌鳢可食部分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姜巨峰,韩现芹,傅志茹,孟一耕,李文雯,谢刚,孙志景. 2012

[14]一种乌鳢与斑鳢线粒体PCR-RFLP鉴定方法. 董传举,张松皓,陈坤慈,宋迎楠,徐鹏. 2014

[15]乌鳢营养评价与加工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陈胜军,路美明,相欢,薛勇,黄卉,李来好,胡晓. 2023

[16]饲料能量和维生素B_6对乌鳢生长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王桂芹,李子平,牛小天,芦洪梅,韩宇田,赵朝阳. 2011

[17]不同地理群体乌鳢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 董新培,穆淑梅,周楠,康现江,罗青,白俊杰. 2014

[18]SSR-BSA技术对乌鳢性别差异标记的初步筛选. 刘改艳,陈昆慈,郑光明,朱新平,赵建,徐鹏,孙效文. 2011

[19]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刘苏,朱新平,陈昆慈,赵建,潘德博,李凯彬. 2011

[20]不同养殖品种池塘化学耗氧量(COD_(Mn))变化趋势及环境影响因素. 杨婉玲,赖子尼,刘乾甫,曾艳艺,帅方敏,王超,高原,庞世勋.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