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株型大豆品种混合种植增产机理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铭丰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大豆;混种;群体冠层;栽培方式

期刊名称: 大豆科技

ISSN: 1674-3547

年卷期: 2011 年 2011 卷 04 期

页码: 23-27

摘要: 试验通过对黑农38和东农42不同比例混种群体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及植株叶面积指数的测定发现,与单一品种清种相比,黑农38和东农42以2:1的比例混种可以通过改善群体的通风状况和不同冠层的光照分配,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提高有效花荚数目,显著提高大豆的产量。但由于混种后,收获的籽粒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可根据产品用途选择清种或混种。

  • 相关文献

[1]白浆土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大豆生育性状的影响. 鹿树森,周宝库,马星竹,魏丹,赵清国,高中超,陈雪丽,杨军. 2011

[2]不同播种及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闻艳. 2004

[3]大豆不同栽培方式研究初报. 赵桂范,连成才,史占忠,毕远林,郑天琪,王成,张洪全. 1993

[4]优质粳稻垦稻12号、绥粳4号混种高产栽培技术. 刘传增. 2016

[5]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扁豆与青贮玉米混种技术研究. 张晓梦,王树林,张瑞萍. 2013

[6]两个玉米品种混种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杨耿斌,王屾,谭福忠,韩翠波,刘兴焱,何长安,纪春学,王辉. 2009

[7]龙引扁豆1号与青贮玉米混种技术研究. 王家军,于佰双,张瑞萍,李进荣,王树林. 2013

[8]不同秧盘播种量对垦稻12、绥粳4混种产量的影响. 刘传增. 2017

[9]播种量对龙粳39、龙粳31混种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刘传增. 2017

[10]不同播种量对垦稻12号、绥粳4号混种秧苗素质的影响. 刘传增. 2017

[11]经济作物产体栽培模式设计及效益分析研究. 康庆华,孙庆德. 2001

[12]不同栽插密度对垦稻12、绥粳4号混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传增. 2017

[13]栽培方式对寒地玉米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杨克军,王玉凤,张树远,蔡鑫鑫,姜军,王岭,师臣. 2011

[14]不同节水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生育性状的影响及效益风险分析. 陈书强. 2020

[15]不同栽培方式生产马铃薯微型薯的研究. 钱华. 2003

[16]秋延后耐贮运辣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张慧. 2003

[17]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豆丰收24产量的影响. 薛红,杨兴勇,董全中,张勇. 2007

[18]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不同播种处理方式对纤维高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杨慧莹,刘玉涛,王宇先,连永利,周恩昊,徐婷,周超,武琳琳,赵索. 2014

[19]“Ⅱ1465”栽培方式对寒地玉米群体结构特性的影响. 张树远,杨克军,姜军,蔡鑫鑫,施臣,王岭. 2009

[20]粒用高梁机械化栽培的农艺流程与技术要点. 焦少杰,王黎明,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孙广全.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