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不同品种组培再生和转基因频率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素娟 1 ; 樊秀霞 2 ; 王华 2 ; 邵健丰 2 ; 赵辉 2 ; 解芳 2 ; 钱前 2 ; 陶跃之 2 ;

作者机构: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2.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愈伤;再生能力;转化效率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3 年 27 卷 12 期

页码: 33-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选取21个(包括16个籼稻品种和5个粳稻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水稻品种,对它们进行成熟胚的组培再生能力以及转基因效率的考察。结果表明:以NBm诱导培养基进行愈伤诱导时,各水稻品种的愈伤诱导率介于30.37%和72.46%之间;以NBm和DL3分化培养基对各水稻品种不同日龄愈伤分别进行植株再生培养,并以植株再生率(plant regeneration rate,RR)和每粒愈伤平均出苗数(the mean number of regenerated shoots,NRS)对再生能力进行考察时,不同水稻品种的组培再生能力表现较为复杂,同时受到基因型、愈伤日龄和培养基成分的重大影响。在NBm分化培养基上,以日龄15d的To974愈伤RR(84.00%)和NRS(2.96)最高,在DL3分化培养基上,以日龄15d的To974愈伤RR(73.33%)和粤泰B愈伤NRS(3.55)分别为最高。此后,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对其中12个水稻品种进行Bt基因转化实验,经PCR验证后发现,共成功实现7个品种的Bt基因转化,各水稻品种的转化效率介于0~25%之间,且与其再生能力相关。

  • 相关文献

[1]粳稻和籼稻愈伤诱导及分化期间生理代谢差异. 张湘玲,宋红苗,陶跃之. 2010

[2]聚乙二醇(PEG)介导的甜瓜蔓枯病菌的转化(英文). 任海英,李岗,戚行江,梁森苗,郑锡良. 2013

[3]农杆菌遗传转化西瓜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进展. 赵小强,牛晓伟,范敏. 2016

[4]信息化土壤养分管理技术体系的研究. 姜丽娜,符建荣,范浩定. 2005

[5]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资源的挖掘. 李锦山,董瑞仙,严成其,陈剑平. 2010

[6]基于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荧光的水稻氮素定量反演. 胡昊,张浩,祝利莉,郑可锋. 2010

[7]抗白叶枯病水稻新种质的抗性QTLs的定位. 严成其,杨勇,周国强,陈利娜,余初浪,王栩鸣,陈剑平. 2010

[8]采用空间诱变技术选育特早熟晚粳新品种航天36. 王俊敏,骆荣挺,鲍根良,张铭铣,徐建龙,吴伟. 2008

[9]水稻害虫治理的生态工程. 祝增荣,程家安,王光华,吕仲贤,陈桂华,俞明全,姚晓明,沈卫新,何美仙,黄雪萍,刘占宇,林贤文,乔飞,周文武,刘苏. 2011

[10]精(噁)唑禾草灵对不同品种水稻安全性及杂草活性. 吴长兴,王强,赵学平,陈丽萍,吴声敢,刘红叶. 2010

[11]水稻空间搭载与地面γ辐照诱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徐建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王俊敏,魏力军,孙野青,骆荣挺,张铭铣. 2006

[12]水稻糙米色泽的遗传研究. 王建军,石守鋆. 1999

[13]浙江省历年早籼主栽品种的抗瘟性分析与评价. 孙国昌,毛雪琴,杜新法,柴荣耀,邱海萍,石春海,申宗坦. 2004

[14]外源茉莉酸对水稻植株抗褐飞虱的诱导作用. 徐红星,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陈列忠,张珏锋. 2006

[15]金秋在水稻上的降解研究. 吴俐勤,徐浩,李国刚,蒋斌. 1999

[16]钠—钾替代在水稻上效应的长期定位研究(第一报). 陈义,王家玉,旅丹潮,王胜佳,金储粮. 1999

[17]基于多拷贝基因超级家族PCR鉴别水稻品种. 王林友,王建军,何祖华,田平芳. 2003

[18]盘育秧株型调控对机插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欧阳由男,王艳丽. 2011

[19]浙江省水稻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陆艳婷,张小明,王俊敏,金庆生. 2012

[20]稻米蒸者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张小明,王仪春.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