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牟墩玲 1 ; 李三忠 1 ; 索艳慧 1 ; 朱俊江 1 ; 李玺瑶 1 ; 王光增 1 ; 郭玲莉 1 ; 刘永江 1 ; 刘博 1 ;
作者机构: 1.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和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微地块;弧后扩张;弧后盆地;裂解;西太平洋;俯冲系统
期刊名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ISSN: 1001-1552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665-67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微地块是一种在现今空间尺度上相对微小的地质块体,在裂谷系统、被动陆缘、大洋中脊、深海洋盆、俯冲系统和碰撞环境中均有分布。微地块有多种成因类型,其中,由裂谷系统、被动陆缘、弧后扩张作用导致陆块或岛弧发生裂解过程中所生成的新地块或板块,为裂生微地块(rifting-derived micro-block)。本文主要结合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中弧后扩张形成的马里亚纳微地块、马努斯微地块以及北斐济海盆内部的微地块特征,初步总结了裂生微地块的识别标志、运动学特征以及动力学机制。裂生微地块的地壳属性可以是陆壳或洋壳、陆缘弧或洋内弧地壳,其边界必有一侧为离散型边界,其余边界可复杂多样,如俯冲带、转换断层、深大断裂等,可以是已经死亡的构造,也可以是正在活动的构造。裂生微地块常见于伸展裂解系统、俯冲消减系统中,西太平洋的板缘裂生微地块是在弧后伸展裂解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随着弧后扩张作用的发育而生长演化。基于前人研究,裂生微地块的成因模式可总结为两类:与深部地幔上涌相关的主动裂解型,如板片窗模式、地幔柱模式;与岩石圈拉伸、海沟后撤相关的被动裂解型。裂生微地块的演化往往是多种裂解机制下综合作用的产物,常常伴随着不对称、不稳定的弧后扩张过程以及相对于周缘微地块/板块的旋转,这些都导致了裂生微地块构造演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对裂生微地块的研究,使得洋-陆俯冲带、造山带的研究将更加精细化,同时也可以丰富地块/板块发展演化的内涵。
- 相关文献
[1]马里亚纳俯冲系统的构造特征. 刘鑫,李三忠,赵淑娟,郭玲莉,王永明,李玺瑶,王鹏程,孙文军,曹现志,戴黎明,于胜尧,张臻,臧艺博,孔祥超,张勇,郑祺亮. 2017
[2]构造-岩浆作用对热液活动的控制机理:马努斯海盆为例. 马瑶,殷学博,王晓媛,陈帅,曾志刚. 2018
[3]微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洋内与陆缘微地块研究的启示. 李三忠,索艳慧,刘博,刘永江,李玺瑶,赵淑娟,朱俊江,王光增,张国伟. 2018
[4]拆离型微地块:洋陆转换带和洋中脊变形机制. 李阳,李三忠,郭玲莉,周在征,索艳慧,王光增,朱俊江,刘一鸣,刘博,周洁,李园洁,张国伟. 2019
[5]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周缘燕山期微地块聚合与增生造山过程. 刘一鸣,李三忠,于胜尧,曹现志,周洁,李阳,王誉桦,徐林山,郭润华,周在征. 2019
[6]碰生型微地块的分类及其形成机制. 周洁,李三忠,索艳慧,李玺瑶,郭玲莉,朱俊江,刘永江,王光增,李阳. 2019
[7]延生微地块:洋脊增生系统的复杂过程. 赵林涛,李三忠,索艳慧,郭玲莉,王光增,戴黎明,朱俊江,刘博,汪刚. 2019
[8]蛭弧菌海水菌株Bdh5221裂解特性及生长影响因子研究. 谢群英,房文红,乔振国,胡琳琳,梁思成. 2007
[9]热带西太平洋浮游纤毛虫的垂直分布. 王超锋,赵丽,赵苑,李海波,陈雪,张珊,张武昌,肖天. 2016
[10]西太平洋—北印度洋及其洋陆过渡带:古今演变与论争. 张国伟,李三忠. 2017
[11]温度对热带西太平洋活体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生长的影响研究. 董帅帅,类彦立,李铁刚,翦知湣. 2018
[12]西太平洋风尘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万世明,徐兆凯. 2017
[13]主流系与西太平洋暖池变异机制研究进展. 王凡,汪嘉宁,张林林,周慧,杨宇星. 2017
[14]西太平洋若干沟-弧-盆体系及板内岩浆成因研究进展. 张国良,王帅,张吉,罗青,李铁刚. 2017
[15]西太平洋深海科学观测网的建设和运行. 汪嘉宁,王凡,张林林. 2017
[16]印尼贯穿流源区环流的多尺度变异及其科学重要性. 袁东亮,周慧,王铮,李翔. 2017
[17]西太平洋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 石学法,李兵,鄢全树,叶俊. 2016
[18]2014年冬季西太平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 李俊磊,孙晓霞,张文静,陈芸燕. 2016
[19]2018年春季西太平洋Kocebu海山区海水中颗粒态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马骏,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王启栋. 2020
[20]劳海盆熔岩类型多样性的成因及其对弧后扩张动力学的指示. 张海桃,鄢全树,石学法.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新近纪以来华北东部古地貌演化数值模拟及陆架海沉降控制
作者:韩续;索艳慧;李三忠;丁雪松;宋双双;田子晗;付新建
关键词:华北东部;新近纪;古地貌;陆架海沉降;华东河
-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作者:田子晗;索艳慧;李三忠;丁雪松;韩续;宋双双;付新建
关键词:古地貌重建;长江三峡贯通;晚渐新世;四川盆地;江汉盆地;水系反转
-
虹鳟杀鲑气单胞菌耐药性研究与盐酸多西环素给药方案制定
作者:刘博;张培;彭嘉琪;程波;赵雅贤;穆迎春;孙慧武
关键词: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耐药;盐酸多西环素;给药方案
-
太原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以清徐ZK01钻孔为例
作者:冯志强;沈梦娟;刘永江;魏荣珠;王权;白洋;郝书清;杜艳伟
关键词:太原盆地;新生代;地球化学;气候变化;风化强度
-
华南洋陆过渡带构造演化: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过程与机制
作者:李三忠;索艳慧;周洁;王光增;李玺瑶;姜兆霞;刘金平;刘丽军;刘永江;占华旺;姜素华;程昊皞;王鹏程;朱俊江;戴黎明;董昊;刘琳;郭晓玉
关键词:洋陆过渡带;古特提斯洋;新特提斯洋;古太平洋;太平洋;造山;伸展
-
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生代山弯构造
作者:刘永江;马永非;冯志强;李伟民;李三忠;关庆彬;陈昭旭;周桐;方启昂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东段;古亚洲洋;俯冲增生;岩浆弧;中国东北山弯构造
-
微板块与大板块:基本原理与范式转换
作者:李三忠;索艳慧;周洁;钟世华;孙国正;刘洁;王光增;朱俊江;姜素华;李玺瑶;郭晓玉;刘丽军;刘永江;曹现志;郭玲莉;赵淑娟;王鹏程;关庆彬;陈龙;刘勃然;周建平;姜兆霞;刘琳;曹花花;戴黎明;于胜尧;刘博;王秀娟;王程程;王玺;刘泽;管红香;李晓辉;胡军;段威;于雷;刘晓光;王誉桦;钟源;刘鹏;张文超;李洛阳;赵彦彦;许淑梅
关键词:微板块;大板块;板块构造;前板块构造;造山带;地幔柱;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