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黑农5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瑞萍 1 ; 高明杰 1 ; 张必弦 1 ; 王家军 1 ; 韩新春 2 ; 刘秀林 1 ; 王雪扬 1 ; 李进荣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2.黑河市爱辉区农业局

关键词: 大豆;黑农511;高蛋白;选育;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851-8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黑农5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黑农48为母本、黑农6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参加2018—2019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58.4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7.1%;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70.9 kg·hm-2,较对照品种绥26增产9.4%。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蛋白质含量47.31%,脂肪含量17.35%,是目前生产上蛋白质含量突出的大豆新品种。

  • 相关文献

[1]大豆新品种农生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肖佳雷,柏锡,郭杨,戴常军,孙继海,梁禹男,贺海生,李勇. 2022

[2]优质高效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绥农94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曲梦楠,王金星,付春旭,张维耀,高陆思,潘文婧,孙亚男,付亚书,姜成喜,姜世波,景玉良. 2022

[3]外源DNA直接导入(DIED)法的大豆分子育种成效. 雷勃钧. 2002

[4]外源DNA直接导入法的大豆分子育种成效. 雷勃钧,钱华,李希臣,刘昭军. 2005

[5]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龙达130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刘峰,栗铭徽,张武,李桂洪,李宝华,陈永利,陈浩,徐国成,徐玉梅,姜军,吴辉. 2021

[6]大豆新品种龙达4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栗铭徽,陈永利,李桂洪,陈浩,万培蔚,徐国成,吴辉,孙美惠,韩德志,王舒,蔡鑫鑫,徐玉梅,刘发. 2018

[7]大豆新品种丰收2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杨兴勇. 2009

[8]抗病高产大豆“绥农1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石绍河. 2002

[9]大豆新品种丰收2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杨兴勇. 2008

[10]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绥农36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付春旭,姜成喜,付亚书,景玉良,王金星,姜世波,张维耀,吕德昌. 2015

[11]大豆新品种龙达4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栗铭徽,陈永利,李桂洪,陈浩,万培蔚,徐国成,吴辉,孙美惠,韩德志,王舒,蔡鑫鑫,徐玉梅,刘发. 2018

[12]大豆新品种龙达3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陈永利,栗铭徽,李桂洪,陈浩,万培蔚,徐国成,吴辉,徐玉梅,姜岩军,孙美惠,韩德志,王舒,蔡鑫鑫,刘发. 2018

[13]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牡豆15选育与栽培要点. 王燕平,李文,宗春美,齐玉鑫,孙晓环,白艳凤,孙国宏,王晓梅,徐德海,侯国强,张帅,任海祥. 2020

[14]栽培因素对高蛋白大豆黑生101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的初报. 刘琦,李希臣,刘昭军,雷勃钧,刘钰平. 2006

[15]诱变获得高蛋白抗病大豆新种质的研究. 王培英,郭玉虹. 1996

[16]大豆高蛋白基因分子标记及其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杨喆,刘丽君,高明杰,蒲国锋,张雷. 2008

[17]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张宝龙,管明华,程晓娟,宗春美*,王正峰. 2013

[18]外源DNA直接导入(DIED)法的大豆分子育种成效. 雷勃钧. 2001

[19]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绥农7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曲梦楠,付春旭,张维耀,高陆思,潘文婧,孙亚男,景玉良,王金星. 2022

[20]高蛋白抗病大豆新种质龙品03-311的选育与利用. 齐宁,魏淑红,林红,刘广阳,杨雪峰.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