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内蒙古荒漠草原区不同弃耕地植物物种生态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文琼 1 ; 张峰 1 ; 郑佳华 1 ; 李邵宇 1 ; 何江峰 2 ; 杨立山 1 ; 张彬 1 ; 赵萌莉 1 ;

作者机构: 1.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

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荒漠草原;弃耕演替;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物种重要值;天然草地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24 年 41 卷 007 期

页码: 1571-15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生态位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生态位特征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分别选取弃耕5年、弃耕15年、弃耕20年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样地,并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对植物种群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弃耕地植物群落组成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弃耕演替阶段重要值较高的物种逐渐由一、二年生植物转为多年生禾草,生态位宽度最大物种也由一年生植物转变为多年生植物,但仍与天然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不同.弃耕20年和天然草地生态位重叠程度整体高于弃耕5年与弃耕15年;弃耕15年生态位重叠主要集中在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之间;天然草地和弃耕20年处理下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本研究表明,随着弃耕年限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替.

  • 相关文献

[1]华北驼绒藜生物量测定的方法. 王海明. 2012

[2]“以小保大”原理:用小面积人工草地建设换取大面积天然草地的保护与修复. 方精云,潘庆民,高树琴,景海春,张文浩. 2016

[3]刈割对天然草地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晴晴,梁庆伟,娜日苏,杨秀芳. 2018

[4]硫元素对羊肉膻味的影响初探. 叶红,王兴春,寇香凝. 2010

[5]不同温度处理对呼伦贝尔天然草地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肖燕子,黄学文,乌仁其其格,孙林,丁霞,侯美玲,张培青. 2020

[6]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CH4、CO2及N2O通量研究. 张超,辛晓平,梁庆伟,娜日苏,杨秀芳,包玉海,李彤,闫瑞瑞. 2022

[7]牧草施用稀土效果与技术的研究. 吴高升,赵书元,李艳芹,赵志彪,刘忠,阿拉塔,宝音贺希格. 2012

[8]荒漠草原土壤次生碳酸盐形成和周转过程中固存CO2的研究. 张林,孙向阳,乔永,高程达,曹吉鑫,阿拉塔. 2009

[9]温性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量模式探讨. 孙杰. 2006

[10]荒漠草原植物根际溶磷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磷能力的比较. 巩瑞红,王小兵,赵吉睿,张胜男,王瑞刚,孟建宇. 2014

[11]放牧强度对土壤水分影响的对应分析. 殷国梅,刘永志,青格乐,王海明,丁海君,薛艳林,赵和平,娜仁高娃,额尔德尼毕力格. 2015

[12]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内容和展望. 张园园,伊风艳,王晓娟,赛希雅拉. 2016

[13]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物种群高度的季节性影响. 单玉梅,温超,陈海军,常虹,木兰,张璞进,晔薷罕,孙海莲. 2016

[14]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甲虫群落多样性研究. 常虹,孙海莲,单玉梅,张璞进,晔薷罕,温超,木兰. 2016

[15]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温超,陈海军,晔薷罕,张璞进,木兰,单玉梅. 2016

[16]利用方式对草地土壤中硒元素含量的影响. 王伊拉图,王翻莲,葛力兵,吕永梅,王秀玲,薛艳林,殷国梅. 2015

[17]荒漠草原区“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丰产试验. 白春利,孙杰,于斌,侯权福. 2012

[18]荒漠草原植物种群株丛面积对放牧强度的季节性响应. 温超,单玉梅,陈海军,常虹,木兰,张璞进,晔薷罕,孙海莲. 2016

[19]荒漠草原碳酸盐岩土壤有机碳向无机碳酸盐的转移. 张林,孙向阳,曹吉鑫,高程达,宝音贺希格. 2010

[20]荒漠草原区不同放牧方式对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殷国梅,刘和平,赵金花,赵存发,巴雅斯胡良,薛艳林,赵和平.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