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雪峰 1 ; 李红霞 2 ; 俞菊华 2 ; 唐永凯 2 ; 李建林 2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特征;种质鉴定

期刊名称: 动物学杂志

ISSN: 0250-3263

年卷期: 2009 年 44 卷 02 期

页码: 94-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是经常被用作种和种群水平系统研究的分子序列。本文分离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内转录间隔区,包括部分18S序列,ITS1、5.8S、ITS2全序列及部分28S序列。4尾奥利亚罗非鱼的10个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其存在长度不同的a、b两种类型ITS1。a型长为536 bp,GC含量为69.96%;b型长为520 bp,GC含量为69.04%~69.42%。4尾尼罗罗非鱼的10个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其只存在a型ITS1,长为536~540 bp,GC含量为69.42%~70.19%。与b型ITS1相比,a型ITS1在16~31 nt有16 bp片段(GGCCCGCCTGCGGCGC)的插入。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共20条ITS序列中,5.8S长度均为157 bp,GC含量为56.69%~57.96%;ITS2为408 bp,GC含量为72.79%~74.26%。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ITS区序列相似性高达98.2%,表明这两种罗非鱼亲缘关系很近。此外,本文对14尾奥利亚罗非鱼、15尾尼罗罗非鱼以及15尾奥尼罗非鱼[O.aureus(♂)×O.niloticus(♀)]ITS1的扩增结果显示,奥利亚罗非鱼均有a、b两种类型ITS1;15尾尼罗罗非鱼中1尾为a、b两类型ITS1,14尾为a型ITS1;15尾奥尼罗非鱼中则有6尾具有a、b两类型ITS1,9尾为单一的a型ITS1。分析表明,奥利亚罗非鱼在ITS1这个位点一致性高,但尼罗罗非鱼中有1尾混杂了奥利亚罗非鱼的基因,同时也说明分子生物学手段应用于种质鉴定比形态学手段更为精确。

  • 相关文献

[1]三种罗非鱼的微卫星分子鉴定和遗传结构分析. 宋红梅,白俊杰,全迎春,李胜杰. 2008

[2]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MyoD1和MyoD2基因特征及差异. 卢中华,俞菊华,李红霞,李建林,唐永凯,阮瑞霞,杨光. 2010

[3]罗非鱼雌、雄群体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董在杰,农肖颖,黄代中,李丽娟,佟雪红. 2007

[4]微卫星标记分析罗非鱼群体的遗传潜力. 杨弘,李大宇,曹祥,邹芝英,肖炜,祝璟琳. 2011

[5]两个罗非鱼杂交组合亲本群体与杂种F_1的AFLP分析. 周远扬,叶星,卢迈新,黄樟翰,白俊杰,高风英. 2007

[6]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SRY基因同源克隆和序列分析. 杨弘,夏德全,许广平,何杰,曹丽萍,吴婷婷. 2005

[7]尼罗罗非鱼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分子细胞学证据. 董在杰,尤洋,袁新华,陈家长,徐跑. 2010

[8]尼罗罗非鱼肠道及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与链球菌病的相关性研究. 刘志刚,卢迈新,可小丽,王淼,张德锋. 2018

[9]奥尔森帕金虫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曲朋,王崇明,任伟成,梁彦韬,贾志磊,黄倢,潘鲁青. 2012

[10]帘蛤科贝类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的研究(英文). 程汉良,夏德全,吴婷婷,孟学平,吉红九,董志国. 2006

[11]日本沼虾ITS1序列分析及SNPs位点的筛选. 张洪伟,傅洪拓,吴滟,龚永生,王庆,夏德全. 2010

[12]4个虹鳟养殖品系的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徐浩,鲁翠云,郭薇,孙效文. 2013

[13]两个人工选择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系统发育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何福玲,凌正宝,肖俊,郭忠宝,钟欢,杨弘,陈文治,唐瞻杨,单丹. 2017

[14]新疆赛里木湖3种引进白鲑鱼类的DNA条形码分析. 常玉梅,孙博,苏宝锋,梁利群,侯玉军. 2018

[15]奥利亚罗非鱼卵巢芳香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 唐永凯,李建林,陈文华,俞菊华. 2008

[16]奥利亚罗非鱼性别相关基因DMRT1克隆及其分析. 王光花,吴婷婷,岳斌. 2006

[17]奥利亚罗非鱼(♀)×鳜(♂)远缘杂交子代与亲本血液学指标的比较. 王金龙,杨弘,吴婷婷. 2008

[18]罗非鱼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宋红梅,白俊杰,叶星,全迎春,李胜杰. 2009

[19]奥利亚罗非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DNA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丁炜东,曹丽萍,吴婷婷. 2006

[20]奥利亚罗非鱼卵巢芳香化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结构预测. 唐永凯,李建林,陈文华,俞菊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