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苏成付 1 ; 卢为国 2 ; 赵团结 3 ; 盖钧镒 4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2.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3.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4.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回交家系;剩余杂合系(RHL);SSR标记;开花期;QTL精细定位
期刊名称: 科学通报
ISSN: 0023-074X
年卷期: 2010 年 Z1 期
页码: 30-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成熟期Ⅴ组的Essex为母本,Ⅱ组的ZDD2315为父本和轮回亲本,创建114个单株的BC1F1群体;采用250个SSR标记,通过MAPMAKER3.0构建遗传图谱,覆盖大豆基因组2963.5 cM.采用WinQTLCart 2.5,IciMapping 2.0,MapQTL 5.0以及QTLnetwork 2.0 共4种软件的6种遗传统计模型对BC1F3家系的开花期表型数据,共检测到9个控制开花期的QTL.6个能被至少两种模型检测到;3个只被一种模型检测到,其中Flwdt7定位在C2 连锁群的Satt643和Sat_213之间,置信距33.8 cM,贡献率11.0%.为验证此结果,从BC1F5 家系中选择该区间附近标记杂合单株,经自交建立5个剩余杂合系(RHL),分别在7个位点上有分离.在检测遗传背景相对一致后将分离位点相同的合并,采用JoinMap 3.0构建该区段子图谱.用QTLnetwork 2.0 NWIM将Flwdt7定位在邻区间Satt277~Satt489,离两侧标记的距离分别为1.40和0.45 cM,置信距缩短为2.7 cM,贡献率上升为36.8%.再用RHL 标记等位变异分组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目标区间近等基因系分析等方法验证了该结果.多种模型全基因组QTL初扫描基础上的目标区段剩余杂合系定位是一种有效的精细定位策略.
- 相关文献
[1]芝麻开花期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张体德,武轲,杜振伟,梅鸿献,刘艳阳,郑永战. 2019
[2]棉花株型栽培研究. 谈春松. 1993
[3]郑58和掖478玉米自交系基因组差异性分析. 王彦玲,卫文星,铁双贵,王延召,朱卫红,岳润清,齐建. 2010
[4]澳大利亚与黄淮小麦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比较. 胡铁柱,曹廷杰,冯素伟,李淦,李瑞,茹振钢. 2010
[5]湖北省糯稻地方品种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姚国新,段俊枝,邹礼平,李长春,卢磊,黄明军. 2015
[6]辣椒品种‘豫椒101’纯度鉴定的SSR标记筛选. 杨双娟,于文涛,原玉香,魏小春,王志勇,赵艳艳,姚秋菊,张晓伟. 2019
[7]Opaque-2基因对不同玉米种质胚乳质地的影响. 齐建双,铁双贵,孙建军,卢彩霞,朱卫红,周珂. 2005
[8]玉米不同叶位叶面积的QTL定位. 安允权,张君,席章营,李明娜,李沛. 2016
[9]高赖氨酸玉米近等基因系创建及胚乳质地变异研究. 齐建双,李建军,铁双贵,孙建军,卢彩霞,朱卫红,周珂,陈彦惠. 2006
[10]“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英慧,刘燕,关荣霞,魏淑红,杨光宇,周新安,张孟臣,杨春燕,朱保葛,李卫东,刘学义,徐冉,孙君明,朱申龙,赵团结,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 2007
[11]"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英慧,刘燕,关荣霞,魏淑红,杨光宇,周新安,张孟臣,杨春燕,朱保葛,李卫东,刘学义,徐冉,孙君明,朱申龙,赵团结,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 2007
[12]用于河南省小麦品种特异性和一致性鉴定的SSR分子标记研究. 韩凤龙,李正玲,胡琳,许为钢. 2010
[13]玉米籽粒含水量性状相关SSR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分析. 王新涛,杨青,代资举,王艳,李保全. 2018
[14]玉米抗粗缩病种质资源的发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新涛,王艳,杨青,刘佳中,王晓鸣,郝俊杰. 2017
[15]鉴定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种子纯度的SSR标记筛选. 李艺,铁双贵,朱位红,齐建双,卢彩霞,孙建军,周柯. 2008
[16]快速CTAB法提取玉米种子胚基因组DNA. 李艺,铁双贵,朱卫红,齐建双,卢彩霞,孙建军,周柯. 2008
[17]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何俊平,张书芬,王建平,文雁成,曹金华,蔡东芳,赵磊,朱家成. 2015
[18]评价芝麻种质油分含量水平的SSR标记筛选与分析. 徐芳芳,郑磊,琚铭,马琴,李春,段迎辉,张仙美,苗红梅. 2023
[19]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 孙子淇,张新友,徐静,张忠信,刘华,严玫,董文召,黄冰艳,韩锁义,汤丰收,刘志勇. 2016
[20]玉米骨干自交系品质基因SSR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铁双贵,张莉,卫敏,孙建军,卢彩霞.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双国审超高产大豆新品种郑1311的选育与思考
作者:李海朝;王金社;练云;魏荷;雷晨芳;王仕伟;周扬;卢为国
关键词:大豆;郑1311;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
-
利用中国抗源区分强致病力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探讨
作者:练云;魏荷;王金社;张辉;雷晨芳;李金英;卢为国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强致病力;抗源
-
抗胞囊线虫2号生理小种大豆种质的评价和利用
作者:魏荷;练云;李金英;李海朝;周扬;雷晨芳;张辉;武永康;王仕伟;王金社;卢为国
关键词:大豆种质;胞囊线虫;2号生理小种;抗性评价;KASP标记
-
超高产大豆新品种郑130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李海朝;王金社;张辉;武永康;李金英;雷晨芳;卢为国
关键词:大豆;郑1307;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
-
一种提高实验重复性的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
作者:练云;周扬;雷晨芳;武永康;李海朝;王仕伟;王金社;卢为国
关键词:大豆;大豆胞囊线虫;接种效率;抗性鉴定;方法
-
河南省夏大豆产量提高的限制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作者:张国际;武永康;卢为国
关键词:河南省;夏大豆;产量;限制因素;应对措施
-
山西省古交市大豆胞囊线虫新小种X12分布调查
作者:练云;王金社;魏荷;李金英;弓贵明;王树峰;张晶鹏;李茂林;郭建秋;卢为国
关键词:大豆;大豆胞囊线虫;X12;调查;生理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