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华北地区穗期亚洲玉米螟为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何康来 1 ; 王振营 1 ; 石洁 2 ; 董建臻 3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玉米;亚洲玉米螟;镰刀菌;玉米穗腐病;霉菌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法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

ISSN:

年卷期: 2005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与饲料作物,是世纪三大作物之一。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是我国玉米上最重要的钻蛀性害虫,而玉米穗腐病是影响玉米制种田以及大田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亚洲玉米螟等害虫对玉米雌穗的为害是加速玉米穗腐病进程的胁迫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许多穗腐病病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影响玉米的食用价值和可销售性。在我国,关于穗腐病的发生与螟害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也未见有深入研究玉米螟等害虫为害所造成的不同类型的穗腐病与籽粒中多种霉菌毒素含量的相互关系的报道,本文以亚洲玉米螟为研究对象,禾谷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为供试菌种,在玉米抽丝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单独或复合...

  • 相关文献

[1]玉米穗腐病样本中温和镰孢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孙华,李坡,郭宁,石洁,张家齐,张海剑. 2020

[2]亚洲玉米螟为害后玉米冠层光谱变化和产量损失研究. 文丽萍,石洁,王振营,何康来,程登发. 2007

[3]海南玉米穗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优势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孙华,郭宁,石洁,张海剑,马红霞,刘树森. 2017

[4]山东省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优势种的系统发育分析. 丁梦军,杨扬,孙华,马红霞,刘树森,石洁. 2019

[5]培养条件及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生长的影响. 刘树森,胡清玉,杨扬,李坡,马红霞,石洁. 2018

[6]河北省玉米穗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系统发育分析. 孙华,丁梦军,张家齐,石洁,郭宁,李坡. 2019

[7]河北省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张海剑,索相敏. 2016

[8]春玉米区穗腐病病原菌组成、分布及禾谷镰孢复合种的鉴定. 孙华,张海剑,马红霞,石洁,郭宁,陈丹,李坡. 2018

[9]禾谷镰孢复合种毒素化学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马红霞,孙华,郭宁,张海剑,石洁,常佳迎. 2018

[10]土壤镰刀菌种群检测的巢式PCR-DGGE方法的建立. 程晓亮,纪莉景,王连生,栗秋生,朱杰华,孔令晓. 2010

[11]镰刀菌-淀粉-苜蓿对煤矿区污染土壤HMW-PAHs的修复. 张丽秀,李岩,李橙,赵欧亚,石维,冯圣东,杨志新. 2017

[12]人工接种棉枯萎镰刀菌“8601”侵染西瓜黄瓜幼苗的研究. 罗希成,顾铁省,石琳琪. 1989

[13]多功能列当生防镰刀菌的筛选及种类鉴定. 王亚娇,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肖颖,孔令晓. 2016

[14]亚洲玉米螟1代和2代成虫行为生物学研究——Ⅰ栖息与交尾场所及夜间行为动态. 李文德,陈素馨,李璧铣,郑礼,李绍印. 2002

[15]苏云金杆菌芽孢与晶体不同配比对亚洲玉米螟的毒效. 张敏鹰,范秀华,邢建民. 1988

[16]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扩散行为与迁飞可能性研究. 周大荣,宋彦英,李璧铣,张广义,高书兰,刘勇,郑礼,王蕴生,谢为民,李文德,潘永成. 1994

[17]利用玉米螟赤眼蜂在朝鲜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评价. 白树雄,张峰,郑礼. 2006

[18]亚洲玉米螟为害对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石洁,王振营,何康来,丛斌. 2012

[19]用亚洲玉米螟测定苏芸金杆菌制剂毒力效价的研究. 黎新莹,冯书亮,傅韵琴,范秀华,邢建民. 1991

[20]亚洲玉米螟一、二代成虫行为生物学研究——Ⅱ羽化、交尾和产卵节律. 李文德,陈素馨,张树发,李璧铣,郑礼.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