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流域直播油菜密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积军 1 ; 左青松 2 ; 陈红琳 3 ; 高建芹 4 ; 汪波 5 ; 周广生 5 ; 傅廷栋 5 ;

作者机构: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扬州大学

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5.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长江流域;油菜;密度;效应;机理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8 年 51 卷 024 期

页码: 4625-46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面积与总产均约占我国油菜总面积与总产的90%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长期存在着“密度低、单产低、机械化程度低、肥料用量高、人工成本高”的问题.“三低两高”的现状,导致油菜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户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面积与总产长期徘徊,阻碍了该产区油菜生产的发展.近年来,各地生产实践均表明,合理密植是提高我国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生产效益,提高农户种植油菜积极性,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项核心技术.本文根据相关研究,综述了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后,油菜的籽粒产量、籽粒品质、茎秆抗倒性、角果抗裂角性、肥料利用效率、光能利用率以及菌核病、杂草发生的变化规律及其机理,提出了直播油菜“以密增产、以密补迟、以密省肥、以密控草、以密适机”的“五密”栽培技术,为建立适宜油菜机械化生产的高产抗倒油菜群体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油菜绿色轻简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 相关文献

[1]宁杂1号亲本不同行比和密度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童晓利,李刚华,赵荷娟,曹荣祥,张海军,蒋小平. 2000

[2]杂交油菜新组合H336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蒋守华,刘葛山,赵祥祥. 2006

[3]密度、施氮量对油菜淮杂油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蒋守华,刘葛山. 2011

[4]密度对双低油菜苏油7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张建栋,黄萌,孙华,陈培峰,宋英. 2017

[5]稻茬套播油菜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分枝习性的关系. 姚月明,沈明星,孙华,冯瑞兴,刘凤军. 2005

[6]密度与氮肥用量对直播油菜淮油22产量的影响. 蒋守华,陈香华,刘畅,刘葛山. 2016

[7]移栽密度和方式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产量及构成的调控效应. 岳绪国,葛永申,景德道,周桂生. 2019

[8]杂交油菜宁杂11号肥料与密度试验. 陈锋,张洁夫,浦惠明,陈松,戚存扣. 2009

[9]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油14号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邱江,黄秀芳,戚存扣,孙敬东,陈新军,韩桂琴. 2006

[10]抛栽稻田不同密度稗草对其自身生长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娄远来. 1999

[11]长江流域露地越冬甘蓝新品种比较试验. 肖燕,秦文斌,戴忠良,潘永飞,姚悦梅. 2011

[12]2014―2017年长江流域及江苏省区试棉花品种枯萎病抗性评价. 林玲,张昕,邓晟,王卿. 2018

[13]长江流域旱地多熟模式水分供需平衡特征与水分生产效益. 张佳运,马淑梅,余常兵,王淑彬,魏亚凤,杨文钰,王小春. 2022

[14]基于GGE双标图的长江流域国审棉花品种分类特征评价. 许乃银,李健. 2014

[15]建国以来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 Ⅰ.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的改良. 张德贵,孔繁玲,张群远,刘文欣,杨付新,许乃银,廖琴,邹奎. 2003

[16]长江流域彩色棉育种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前景. 陈旭升,狄佳春,许乃银,殷剑美,刘剑光,吴巧娟,肖松华. 2008

[17]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审定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演变分析(英文). 许乃银,李健. 2014

[18]长三角水稻-油菜周年两熟温光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 陶玥玥,盛雪雯,徐坚,沈园,王海候,陆长婴,沈明星. 2023

[19]棉花区试中品种多性状选择的理想试验环境鉴别. 许乃银,李健. 2014

[20]基于GGE双标图和纤维长度选择的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 许乃银,张国伟,李健,周治国.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