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德崇 1 ; 汪志远 1 ; 赵文俊 1 ; 刘宗镇 1 ; 吴兆苏 2 ; 蒋国梁 2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关键词: 小麦;基因库;太谷核不育基因;轮回选择;抗赤霉病性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1988 年 02 期
页码: 7-12
摘要: 利用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Tal创建成抗赤霉病基因库,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作者在基因库第一轮选群体内,对分离单株所作的抗赤霉病性(以下简称抗赤性)分析表明: 1.基因库初始群体的抗性,可育株平均达中抗(MR)级水平,不育株平均达到中感(MS)级水平。 2.在轮回群体中,通过选择,群体总体的抗性水平可以增益。 3.对分离单株的植物学变种分类结果发现,红壳类型小麦抗赤性状较好,抗赤单株出现的频率较高,而白壳类型的抗性相对偏低。 4.在本基因库的遗传背景下,株高与抗性有密切联系。具有良好抗性个体的植株往往偏高。
- 相关文献
[1]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建拓研究——抗源库群体改良效果初报. 蒋国樑,吴兆苏,陈兆夏,黄德崇,肖庆璞,陈怀谷,朱涵,方毅敏. 1992
[2]表型混合选择改良小麦基因库抗赤霉病性效应. 杨竹平,吴兆苏,林一波. 1992
[3]基因库育种法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黄德崇,汪志远,赵文俊,刘宗镇,黄晓敏. 1989
[4]小麦抗赤霉病性状的轮回选择效果分析. 黄德崇,张大业,刘宗镇,汪志远,赵文俊. 1990
[5]茶梅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 林田,李天菲,杨华,李寿国,葛国军,罗利军. 2012
[6]节水抗旱稻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群体构建与种质创新. 张安宁,王飞名,罗星星,刘毅,张分云,刘国兰,余新桥,罗利军. 2022
[7]小麦高产群体茎蘖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WANG Xinqi,王新其,李国梁,LI Guoliang,SHI Shengao,施圣高,SHI Jianfu,石建福,ZUO Jun,左军. 2016
[8]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和成熟期耐低氮性的比较. 徐红卫,陆瑞菊,刘成洪,高润红,郭桂梅. 2014
[9]浙南地区小麦育种亲本材料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程保山,潘彬荣,刘永安,梅喜雪,罗立军,许立奎. 2013
[10]一个小麦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单独亚族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庄静,陈建民,彭日荷,高峰,朱波,付晓燕,熊爱生,姚泉洪. 2009
[11]氮肥运筹对崇明东滩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影响. 朱钱平,李国梁,施圣高,奚刚,曹伟召. 2015
[12]小麦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的高频诱导及其绿苗再生. 何婷,郭桂梅,陈志伟,张述伟,宗营杰,陆瑞菊,王亦菲,刘成洪. 2018
[13]小麦氮、磷胁迫响应基因研究进展. 王峻,宋科,薛永,潘剑君. 2018
[14]300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防治直播水稻田杂草应用技术. 李涛,孟丹丹,刘乐,袁国徽,钱振官. 2020
[15]矮秆基因Rht_NM9在小麦株高建成中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卢媛,崔超凡,胡平,陈佩度,沈雪芳,韩晴,王义发,邢莉萍,曹爱忠. 2017
[16]表型轮回选择改良小麦群体不同农艺性状的效应. 杨竹平,吴兆苏. 1991
[17]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群体后代的抗赤性选择响应分析. 黄德崇,刘宗镇,杨竹平,黄泳沂,邓景扬,柴正华. 1993
[18]甲基二磺隆对小麦药害的早期诊断. 李涛,孟丹丹,杨伟萍,郭水良,范洁群. 2022
[19]小麦赤霉病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 周世明,许秉璋,柯常取,吴蔚,胡志信. 1987
[20]NaCl处理对抗感赤霉病小麦种子发芽和生根的影响. 陆瑞菊,王亦菲,单丽丽,周润梅,黄剑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上海地区灰飞虱与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防治
作者:刘宗镇;王菊明;郑海柔;黄荣根;汪树俊;袁贤鎔;黄瑞贞;陈南周;张帆君
关键词:上海地区;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
-
软腐灵的模拟生产发酵工艺研究与田间应用
作者:魏春妹;张春明;吴腾捷;王建明;陶树玉;刘宗镇
关键词:大白菜软腐病;模拟生产发酵工艺;生物防治
-
番茄青枯病生防制剂的研制与应用(综述)
作者:魏春妹;张春明;陶树玉;刘宗镇;王建明
关键词:筛选模型;模拟生产工艺;作用机理;生物防治
-
沪郊西红花球茎腐烂病害的发生和药剂防治
作者:匡开源;许振光;陈泉生;黄德崇;朱凌军;陈忠
关键词:西红花;球茎腐烂病;药剂防治
-
特早熟大麦“申麦3号”
作者:黄德崇
关键词:
-
拮抗青枯病90B4-2-2菌株作用机理探讨
作者:魏春妹;张春明;王建明;刘宗镇;赵建华
关键词:青枯病菌;茄果类青枯病;防病作用机理;生物防治
-
重新发展裸大麦生产的前景
作者:俞美莲;刘宗镇;HugoE.Vivar
关键词:裸大麦;营养潜力;赤霉病;工业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