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提高粳稻花药小孢子离体培养反应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陆瑞菊 1 ; 孙月芳 1 ; 王亦菲 1 ; 单丽丽 1 ; 黄剑华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花药培养;小孢子培养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7-1032

年卷期: 2007 年 S1 期

页码: 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大田种植的粳稻品系为供试材料,比较了基因型、离体穗低温预处理和诱导培养基中0.5mg/L2,4-D、2,4,5-T与50g/L蔗糖、麦芽糖配合使用、渗透压以及添加0.5mg/LNAA对粳稻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培养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敏感性与迟钝型在愈伤组织产量和绿苗数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对离体穗进行5℃8d低温预处理培养效果比5℃4d的好;诱导培养基中0.5mg/L2,4,5-T和50g/L蔗糖搭配获得了最佳的培养效果.以05P-27和05P-40为供试材料,培养其游离小孢子,获得了大量胚状体和绿苗.

  • 相关文献

[1]提高粳稻花药小孢子离体培养反应的研究. 陆瑞菊,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孙月芳,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王亦菲,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单丽丽,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黄剑华,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007

[2]水稻F_1小孢子培养再生DH系的耐盐性鉴定及稻米品质分析. 代金英,郭桂梅,程新杰,刘成洪,岳红亮,张梦龙,宛柏杰,孙一标,孙明法. 2022

[3]水稻花药水分胁迫培养反应与植株水平抗旱性间的关系. 张艳敏,高润红,李梁,杜志钊,郭桂梅,陈志伟,何婷,陆瑞菊,黄剑华. 2011

[4]水稻DH群体的构建及其特征分析. 陈峰,朱其松,张士永,严长杰,汤述翥,杨连群,周继华. 2009

[5]籼粳杂种花培二代的农艺性状分布及相关. 王五一,曹华兴,章振华. 1992

[6]应用花药培养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英文). 杨竹平,陈明辉,邓晓梅,王亦菲. 1997

[7]大麦小孢子培养技术与育种平台的研究. 黄剑华,陆瑞菊,何南扬,龚来庭,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 2002

[8]大麦单倍体细胞水平与植株水平耐低氮性的关系. 陆瑞菊,陈志伟,何婷,王亦菲,杜志钊. 2011

[9]青稞的小孢子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陆瑞菊,高润红,郭桂梅,何婷,陈志伟. 2014

[10]大麦单株小孢子植株再生及胁迫培养研究. 郭桂梅,何婷,刘成洪,高润红,陈志伟. 2015

[11]化学诱变剂和~(60)Co处理对大麦小孢子低氮胁迫培养的影响. 陆瑞菊,陈志伟,何婷,徐红卫,杜志钊. 2013

[12]小麦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的高频诱导及其绿苗再生. 何婷,郭桂梅,陈志伟,张述伟,宗营杰,陆瑞菊,王亦菲,刘成洪. 2018

[13]源于空间诱变的大麦纯合突变体的氮素吸收利用评价. 徐红卫,高润红,郭桂梅,李静,黄琳丽,张述伟,陈志伟,陆瑞菊,李颖波,刘成洪. 2022

[14]盐预处理对大麦种子萌发和小孢子愈伤形成的影响. 徐红卫,郭桂梅,高润红,何婷,杜志钊,李静,陈志伟,陆瑞菊,王亦菲,刘成洪. 2021

[15]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创制大麦黄花叶病不同抗性突变体. 刘成洪,陆瑞菊,郭桂梅,黄亦辰,杜志钊,何婷,陈志伟,徐红卫,高润红. 2015

[16]两份大麦品种单倍体细胞与植株水平耐盐性的关系. 陆瑞菊,陈志伟,何婷,王亦菲,杜志钊,高润红,邹磊,黄剑华,陈佩度. 2011

[17]秋水仙碱对大麦离体培养小孢子存活与成苗的影响. 陆瑞菊,黄剑华,孙月芳,王亦菲,周润梅. 2001

[18]提高大麦游离小孢子培养反应的研究. 陆瑞菊 ,孙月芳 ,王亦菲 ,周润梅 ,黄剑华. 2004

[19]禾谷类花器官机械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 吴晖霞,景建康,张玉华,胡含. 1997

[20]大麦单粒种子起源的小孢子培养再生频率研究. 郭桂梅,何婷,刘成洪,高润红,徐红卫,李颖波,黄剑华,王亦菲,陆瑞菊.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