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种植模式对香蕉根区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丽霞 1 ; 井涛 1 ; 殷晓敏 1 ; 苏璐 1 ; 王必尊 1 ; 李敬阳 1 ; 何应对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海南省香蕉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海南省香蕉健康种苗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蕉研究中心

关键词: 香蕉;间作;稻草覆盖;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

期刊名称: 中国南方果树

ISSN: 1007-1431

年卷期: 2020 年 004 期

页码: 80-86,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研究香蕉间作假花生、韭菜、行间稻草覆盖处理等不同种植模式对香蕉根区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香蕉根区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间作和稻草覆盖处理的香蕉根区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单作模式,最大增加比例分别为44.18%、12.59%、58.42%、19.15%和101.52%,速效钾的涨幅最大;间作韭菜、假花生和覆盖稻草处理显著提高了香蕉根区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尖孢镰刀菌数量;但覆盖稻草处理可能增加香蕉枯萎病发生的风险.因此,相对于单一香蕉的栽培模式,蕉园间作假花生和韭菜有利于改善蕉园土壤理化状况及根区微域环境.

  • 相关文献

[1]不同间作模式对胶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赵春梅,王文斌,薛欣欣,张永发,任常琦,罗雪华,吴晓霜. 2024

[2]剑麻行间间种平托花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葛利芳,李静,刘萍,黄兆雪,谭施北,吴伟怀,陈涛,黄兴,易克贤,陈河龙. 2024

[3]不同品种香蕉种植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 邓大豪,邓涛,周游,汪军,杨腊英,郭立佳,黄俊生. 2019

[4]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养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唐瑾暄,秦晓威,鱼欢,吉训志,邓文明,张昂,宗迎. 2021

[5]荔枝园分别间作距瓣豆与广东金钱草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袁秉琛,王燕茹,孙郁婷,李承臻,虞道耿. 2024

[6]槟榔不同株行距间作香草兰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 王华,王辉,赵青云,庄辉发,宋应辉,朱自慧. 2013

[7]荔枝园间作柱花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承臻,袁秉琛,王燕茹,蓝俊,罗丽娟,虞道耿. 2024

[8]间作崖州硬皮豆对荔枝园土壤及其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甄云楠,薛荟,刘倩,虞道耿. 2024

[9]复合菌剂对盆栽番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曹恩珲,侯宪文,李光义,黄庆茂,李勤奋. 2011

[10]油棕林下养鸡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冯美利,李爱基,曹红星,金龙飞. 2019

[11]刚果12号桉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研究初报. 谢龙莲,王真辉,刘小香,陈秋波. 2007

[12]生物炭改良土壤机理及其在我国热区应用前景综述. 赵秋芳,赵青云,王辉,王华,庄辉发. 2014

[13]减量施氮对蕉园土壤养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何应对,王丽霞,井涛,刘永霞,丁哲利,韩丽娜,王必尊. 2016

[14]不同耕作措施对香蕉园土壤微量元素养分的影响. 丁熙,王必尊,丁哲利,刘永霞,井涛,何应对. 2016

[15]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香蕉产量. 黄思豪,王丽霞,刘永霞,姜成君,宋可欣,赵艳,何应对. 2025

[16]韭菜-番木瓜间作模式对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土壤性状的影响. 王丽霞,黄大野,何应对,井涛,丁哲利,刘永霞,韩丽娜,吴斌. 2017

[17]对胶园间作木薯的思考及展望. 黄洁,周建国,林世欣,陈运灿,刘芯晓,李学. 2014

[18]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的影响. 钟壹鸣,王志勇,秦晓威,廖丽,张昂,鱼欢,吉训志. 2022

[19]4个无刺菠萝新品种在云南幼龄橡胶林下的间作比较. 杨文秀,赵维峰,邓大华,魏长宾,孙光明. 2014

[20]不同密度槟榔问作对香草兰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王辉,庄辉发,宋应辉,赵青云,朱自慧,王华.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