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毅 1 ; 张继红 2 ; 杜美荣 2 ; 蔺凡 2 ; 丁刚 3 ; 吴文广 2 ; 房景辉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2.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3.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关键词: 獐子岛;颗粒有机碳;颗粒氮;分布特征
期刊名称: 海洋科学
ISSN: 1000-3096
年卷期: 2016 年 40 卷 05 期
页码: 9-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1年8月、10月、12月和2012年4月对大连獐子岛养殖海域共14个站位进行了大面调查。对其中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氮(PN)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獐子岛养殖海域水体中POC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夏季POC质量浓度最高,表、底层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59~1.672 mg/L和0.045~0.834 mg/L,平均值分别为(0.867±0.451)mg/L和(0.319±0.204)mg/L。冬季表、底层POC质量浓度最低,表、底层POC质量浓度分别为0.020~0.530 mg/L和0.061~0.458 mg/L。平均值分别为(0.240±0.125)mg/L和(0.221±0.129)mg/L。四个季节的POC质量浓度平面分布较为均匀。PN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是: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PN的质量浓度最高,表、底层P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26~0.439 mg/L和0.020~0.393 mg/L,平均值分别为(0.193±0.067)mg/L和(0.172±0.060)mg/L。春季表、底层PN质量浓度最低,表、底层PN质量浓度分别为0.059~0.178 mg/L和0.024~0.212 mg/L,平均值分别为(0.120±0.047)mg/L和(0.100±0.050)mg/L。PN与POC的分布特征相似,空间分布均匀。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POC、PN和Chl-a的垂直分布规律相似,春季底层质量浓度高于表层,夏秋两季表层质量浓度高于底层,冬季表、底层质量浓度基本一致。根据C/N以及POC/Chl-a的比值对POC的来源进行初步分析,表明该海域的POC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并且受陆源的影响较小。
- 相关文献
[1]獐子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粒径结构及碳流途径. 蒋增杰,杜美荣,姜绪,梁峻,赵学伟,刘毅,张媛,张晓芳,方建光. 2015
[2]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底播增殖生态容量评估. 张紫轩,张继红,吴文广,张坤阳,胡婧,张峰玮. 2021
[3]岛屿海岸线自动化提取及其时空变迁研究——以大连市獐子岛为例. 丁小松,单秀娟,陈云龙,金显仕,杨涛. 2018
[4]大连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 张继红,方建光,王诗欢. 2008
[5]獐子岛养殖水域叶绿素含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 张继红,方建光,蒋增杰,王巍,王诗欢,孙松. 2008
[6]獐子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张雪,栾青杉,孙坚强,杜美荣,梁峻,臧有才,张媛,王俊. 2016
[7]獐子岛海域冬季分级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吴文广,张继红,刘毅,王巍. 2018
[8]獐子岛养殖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 张继红,王巍,蒋增杰,方建光,王诗欢,臧有才,薛素艳. 2009
[9]虾夷扇贝的摄食生理及其在獐子岛海域的群体滤水能力. 张继红,方建光,王巍,蒋增杰,臧有才,王诗欢,张媛. 2007
[10]獐子岛及邻近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吴文广,张继红,刘毅,王巍,蔺凡. 2018
[11]北黄海獐子岛海域浮游植物沉降通量的周年变化. 栾青杉,孙坚强,乔芮,王俊,臧有才,张媛. 2018
[12]獐子岛邻近海域悬浮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性. 李敏,张继红,吴文广,刘毅,王巍,蔺凡,马莎,杨艳云. 2018
[13]2012年秋季黄河口及莱州湾颗粒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白亚之,刘季花,胡利民,乔淑卿,杨刚,徐涛玉,石学法. 2016
[14]2018年春季西太平洋Kocebu海山区海水中颗粒态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马骏,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王启栋. 2020
[15]栉孔扇贝对春季桑沟湾颗粒有机物的摄食压力. 张继红,方建光. 2006
[16]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2019—2020年夏季表层悬浮颗粒有机质组成及其控制因素. 陶舒琴,李云海,唐正,叶翔,孙恒,高众勇,李国刚. 2022
[17]空白校正对元素分析仪测定海水中颗粒有机碳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分析. 刘毅,刘群,吴文广,杨珺,刘越,姜雅斐,张继红. 2020
[18]黄海秋季典型站位沉降颗粒物的垂直通量. 张岩松,章飞军,郭学武,张曼平. 2005
[19]滦河三角洲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特征. 曹珂,李梅娜,刘金庆. 2016
[20]波浪与潮流对潮滩悬沙含量贡献的现场观测. 李博闻,单红仙,张少同,文明征,贾永刚.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近海大型海藻养殖被严重低估的重要碳汇形式-惰性溶解有机碳
作者:冯秀婷;李鸿妹;张继红;汤坤贤;卢龙飞;常丽荣;张永雨
关键词:大型海藻养殖;海带;惰性溶解有机碳;海洋碳汇
-
桑沟湾春季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光谱特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吴文广;张继红;刘毅;王新萌;杨珺;冯旭;康秦梓
关键词:有色溶解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海水养殖;碳汇;桑沟湾
-
基于AMBI和M-AMBI法的桑沟湾底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作者:李文豪;于晓清;蒋增杰;杜美荣;贾彦;何为;高亚平
关键词:桑沟湾;大型底栖动物;AMBI指数;M-AMBI指数;底栖生态环境质量
-
舟形藻生物膜诱导下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幼虫的变态及其蛋白质组学响应
作者:徐筱琰;杜美荣;蒋增杰;姜娓娓;夏苏东;秦晓芳;严瑾;吕建福
关键词: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舟形藻生物膜;变态;蛋白质组学
-
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在养殖碳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李瑞环;蒋增杰;姜娓娓;蔺凡;高亚平;杜美荣
关键词:硅循环;硅藻;植硅体;生物硅;碳汇;贝类养殖
-
夏季桑沟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分布和消耗的微观变化研究
作者:康秦梓;刘毅;吴文广;仲毅;王新萌;张继红
关键词:沉积物–水界面;微电极;溶解氧扩散通量;有机碳矿化
-
灭菌和添加益生菌对沉积物菌落数和营养盐通量的影响
作者:张爽;房景辉;曾超;吕富;杨明树;罗坤;梁博
关键词:温度处理;灭菌;益生菌;沉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