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的人工感染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宋晓玲 1 ; 王崇明 2 ; 黄倢 2 ; 于佳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

关键词: 中国对虾;幼体;仔虾;HHNBV;人工感染

期刊名称: 海洋水产研究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1998 年 01 期

页码: 8-13

摘要: 用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作为人工感染实验的毒种来源,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进行了人工感染研究。结果表明,HHNBV通过水体浸浴不能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卵、幼体及仔虾;但可通过投喂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仔虾,使其发病死亡,死亡的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

  • 相关文献

[1]白斑缩合症病毒(WSSV)对中国对虾卵及各期幼体人工感染的试验研究. 刘萍,阎振广. 2001

[2]白斑综合症病毒对斑节对虾幼体和仔虾的致病性. 江世贵,何建国,马之明,陈怡飙,王维部,江静波. 2000

[3]中国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DNA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刘萍,张岩,孔杰,黄,王琼,杨丛海. 1995

[4]3种工业废水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马绍赛,曲克明. 2004

[5]3种工业废水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马绍赛,曲克明. 2004

[6]悬浮物对中国明对虾幼体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张艳,郑琳,谢寒冰,陈碧鹃,夏斌,周明莹. 2017

[7]Vc-2-多聚磷酸酯对中国对虾幼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秦志华,李健,王芳,刘淇,王群. 2007

[8]中国对虾幼体中肠的超微结构. 张志峰,马爱军,于利,廖承义. 1999

[9]蚯蚓与蝇蛆对中国对虾生长及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的研究. 张洪玉,张天时,孔杰,罗坤,常亚青. 2009

[10]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2号”人工感染WSSV的荧光定量分析. 逄锦菲,孔杰,孟宪红,栾生,罗坤,曹宝祥,刘宁. 2013

[11]不同饵料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感染WSSV存活率的影响. 董世瑞,高焕,孔杰,王如才. 2006

[12]用于PCR检测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的一种快速提取DNA方法. 王馗,史成银,黄倢. 2000

[13]南海原油和燃料油对仔虾和仔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贾晓平,林钦. 1998

[14]原油和燃油对南海重要海水增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贾晓平,林钦,蔡文贵,甘居利. 2000

[15]溢油污染对虾类的急性毒害效应. 唐峰华,沈盎绿,沈新强. 2009

[16]第三节三种工业废水对中国明对虾及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马绍赛,曲克明. (Mis

[17]合浦珠母贝幼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其相关性分析. 郭华阳,张殿昌,李恒德,陈明强,吴开畅,李有宁,江世贵. 2011

[18]亚硝态氮和氨态氮急性胁迫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血液的生化指标. 尹飞,孙鹏,彭士明,范帆,施兆鸿. 2011

[19]A3α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幼体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陈国福,张春云,王光玉,徐仲,宋晓玲,黄倢. 2008

[20]壳白长牡蛎家系幼体生长存活比较及生长性状遗传参数评估. 赵宗武,李琪,张景晓,徐成勋.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