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遗传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红芳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粒叶比;遗传

期刊名称: 陕西农业科学

ISSN: 0488-5368

年卷期: 2005 年 01 期

页码: 3-4+37

摘要: 采用 Griffing方法 ,分析粒叶比、叶面积及穗粒数的遗传特性 ,结果表明 :三性状的遗传均由基因效应控制 ,遗传决定度在 89%以上 ,不易受环境改变的影响 ;粒叶比属显性遗传 ,加性基因效应为0 ,应从其相关性状进行选择 ;叶面积的狭义遗传力较高 ,可作为选择高粒叶比的间接指标。

  • 相关文献

[1]小麦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杨海峰,李小燕,徐向阳,蔡岳,朱俊刚,孙黛珍. 2009

[2]小麦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思考. 赵吉平,左联忠,王彩萍,侯小峰,郭鹏燕,郭兆萍. 2012

[3]小麦抗旱性遗传模型及适宜选择世的分析. 卫宗,乔蕊清. 1997

[4]我国小麦抗BYDV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曹亚萍. 2005

[5]小麦抗黄矮病基因遗传特性研究. 王娟玲,曹亚萍,张明义,宁东贤. 2004

[6]冬小麦籽粒生长特性及其遗传研究. 白云凤,赵吉平. 1998

[7]小麦抗黄矮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范绍强,谢咸升,郑王义,李峰. 2008

[8]穗分枝小麦的研究与利用. 袁文业,孙善澄,李丕皋. 1993

[9]小麦品种高产性能遗传与表达的生命学解释. 温钟瑞,张明义. 1998

[10]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及其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贾俊仙,潘登魁,潘幸来. 2006

[11]小麦黄矮病抗性遗传研究. 曹亚萍,张明义,乔合心,范绍强,王全亮. 2000

[12]冬小麦粒叶比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分析. 李世平,杨玉景,阎翠萍,靖金莲,王随保. 2007

[13]冬小麦粒叶比遗传效应分析. 靖金莲,阎翠萍,杨玉景,李世平. 2007

[14]高抗大豆孢囊线虫1、3、4号小种新品系创制及抗源品种的遗传. 李莹,李原萍,张昕艳. 1999

[15]黄瓜苗期低温弱光下MDA含量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分析. 闫世江,张继宁,刘洁. 2009

[16]茄子苗期若干耐低温性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阎世江,张继宁,刘洁. 2020

[17]彩色棉纤维色泽遗传规律研究. 李永山. 2002

[18]高粱穗部7个性状的遗传分析. 侯荷亭,侯旭东,仪治本,王良群. 1997

[19]小麦黄矮病病指遗传研究. 范绍强,谢咸升,郑王义,李峰,宋保林. 2005

[20]冬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刘新月,卫云宗.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