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海泽 1 ; 曲运琴 1 ; 乔玲 1 ; 张红芳 1 ; 姚勇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绿豆;农艺性状;遗传效应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8 年 S1 期

页码: 33-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绿豆亲本性状的遗传特点并提高杂交后代的选择效率,选择某些性状代表产量性状,从而提高单株选择的有效性,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普通绿豆晋绿豆1号做母本和裂叶绿豆FLD08-4做父本构建F2,对F2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相关分析、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F2中质量性状叶形为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变异非常丰富,具有广泛的分离和超亲现象,其中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达到50%以上,荚长的变异系数最低,并且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其中单株荚数表现最高为99. 51,百粒质量表现最低为62. 6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和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和百粒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得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质量的正偏相关均为极显著,而这3个变量对于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中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荚粒数。因此,在高产育种过程中对F2进行单株选择时首先关注单株荚数,在此基础上应选择百粒质量高、单荚粒数多的单株,可提高绿豆育种的选择效率,以期为高产优质绿豆新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 相关文献

[1]绿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 侯小峰,王彩萍,刘静,宋瑞军,成玉红,李婷. 2020

[2]不同地理来源绿豆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郭鹏燕,王彩萍,任杰成,赵吉平,许瑛,岳茂林. 2017

[3]种植密度对晋北区绿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殷丽丽,邢宝龙,陈晓亮. 2020

[4]绿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张旭丽. 2020

[5]绿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王官,刘璋,薛丁丁,张伟,王艳娟,王磊,高翔,阎昊. 2019

[6]绿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侯小峰,刘静,王彩萍,左联忠,赵吉平,郭鹏燕,郭兆萍. 2015

[7]绿豆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杨芳,杨媛,冯高,杨明君. 2012

[8]国外绿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乔玲,陈红霖,王丽侠,王素华,程须珍,张耀文. 2015

[9]不同群体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王桂梅,邢宝龙,张旭丽,刘飞,贺美忠. 2015

[10]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绿豆新品种. 张耀文. 2004

[11]绿豆新品种晋绿豆1号的选育及推广. 赵雪英. 2004

[12]亚蔬绿豆主要性状的遗传与相关研究. 张耀文. 2004

[13]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杨六六,刘惠民,曹美莲,李朋波,王娇娟,陈耕. 2009

[14]小麦核质杂种的生理特性及遗传效应分析. 张彦芹,周小梅,乔燕祥,张冬梅,梁改梅,双志福. 2007

[15]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遗传分析. 曹亚萍,张明义,宁东贤,范绍强. 2007

[16]冬小麦粒叶比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分析. 李世平,杨玉景,阎翠萍,靖金莲,王随保. 2007

[17]冬小麦粒叶比遗传效应分析. 靖金莲,阎翠萍,杨玉景,李世平. 2007

[18]玉米灌浆特性的遗传研究. 任义忠,王满富,李洪,张银牛,张志炼. 1993

[19]甘蓝耐热性遗传效应分析. 康俊根,翟依仁. 2003

[20]复播绿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张红芳,郑海泽,曲运琴,姚勇,张耀文.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