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种(施氏鲟♂×达氏鳇♀)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颖 1 ; 刘晓勇 2 ; 曲秋芝 1 ; 孙大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大杂交;形态差异;判别分析

期刊名称: 淡水渔业

ISSN: 1000-6907

年卷期: 2012 年 42 卷 06 期

页码: 29-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种(大杂交)(达氏鳇(♀)×施氏鲟(♂))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施氏鲟、达氏鳇及大杂交头部形态差异明显,口唇形状、吻须形状及长度、鳃盖膜形态差异显著。在7项可数性状中,大杂交胸鳍、侧骨板、腹骨板和鳃耙数偏母本性状(HI>55),臀鳍条数明显地偏父本性状(HI<55),背骨板数偏离双亲性状,背鳍条数为中间性状。可数性状的平均杂交指数为74.97,总体上偏向于母本。可数性状中鳃耙数可作为判断三者所属的指标;(2)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大杂交与施氏鲟有5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达氏鳇有4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3)聚类分析表明,大杂交与达氏鳇在外观形态上更为近似,二者聚在一枝,然后与施氏鲟聚集;(4)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41.429%、37.809%、7.869%和5.790%,累积贡献率为92.896%,主成分分散图表明大杂交在形态差异上独立于施氏鲟和达氏鳇;(5)采用逐步判别分析获得5个比例性状构建了区分上述三个种的判别函数,判别函数预测分类总体准确率达96.67%,其中对大杂交的判断准确率达100%。研究认为,杂交鲟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母本达氏鳇,但可以通过形态判别分析将大杂交与母本达氏鳇和父本施氏鲟进行区分判别。

  • 相关文献

[1]黄海、东海近海七个棘头梅童鱼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梁述章,宋炜,赵明,谌微,李羽,马凌波. 2018

[2]黄唇鱼、大黄鱼、丁氏皱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09

[3]湖北7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崔学海,沙航,郜卫华,梁宏伟,罗相忠. 2023

[4]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代形态差异分析. 贺刚,徐金根,何力,吴斌,方春林,喻亚丽,费春平. 2023

[5]半滑舌鳎早期不同性别的形态差异及判别分析. 王立萍,叶展,张亚群,王巧欣,李恒德. 2021

[6]哲罗鲑和川陕哲罗鲑群体多变量形态特征比较. 马凯,佟广香,张澜澜,赵成,何宝全,尹家胜,张永泉. 2023

[7]中国五大湖秀丽白虾地理种群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张敏莹,徐东坡,刘凯,段金荣,施炜纲. 2010

[8]长丰鲢与长江鲢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梁宏伟,李忠,罗相忠,潘光碧,邹桂伟. 2015

[9]太平洋鲱和大西洋鲱间的形态变异研究(英文). 刘名,贾宁,赵林林,庄志猛,金显仕,高天翔. 2009

[10]长江中华绒螯蟹洄游群体与养殖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曹侦,冯广朋,庄平,侯俊利. 2013

[11]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三个不同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马爱军,王新安,孙志宾,赵艳飞,孙建华,王广宁,孟雪松,刘圣聪,张涛. 2016

[12]北方须鳅4个地理种群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孙鹏,马波,赵文阁. 2014

[13]三个不同品系中华鳖形态差异分析. 梁宏伟,曹力欢,李翔,童苗苗,蒋业林,李忠,罗相忠,邹桂伟. 2017

[14]黄唇鱼、大黄鱼、丁氏■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09

[15]养殖鲟鱼出血症病原鲁氏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 李绍戊,王荻,冯娟,卢彤岩. 2014

[16]人工养殖下达氏鳇幼鱼肠道菌群组成分析. 阮瑞,吴金平,李营,岳华梅,李创举,乔新美,熊伟,陈细华. 2018

[17]达氏鳇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双低菜粕添加对其表达的影响. 岳华梅,吴金平,陈细华,阮瑞,李创举. 2019

[18]七带石斑鱼两个野生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王新安. 2008

[19]星突江鲽、石鲽及其正反杂交种的形态差异分析. 曹栋正,陈四清,严俊丽,刘长琳,王志军,燕敬平. 2015

[20]大菱鲆4个进口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于飞,张庆文,孔杰,栾生.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