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RNA测序揭示miRNAs在油棕合子胚发育中的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安妮 1 ; 曹红星 1 ; 陈萍 1 ; 金龙飞 1 ;

作者机构: 1.海南大学园艺学院/海南省热带园艺作物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热带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油棕;胚发育;miRNAs;激素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19-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油棕是世界上产油效率最高的热带木本油料作物,其棕榈油产量与合子胚发育密切相关。油棕的合子胚发育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生物过程,其中涉及许多基因的精确调控。MicroRNAs(miRNAs)是重要的信号分子,调节植物的各种发育过程。一些miRNAs已经被整合到基因调控网络中协调植物胚发育的可塑性,但对于其在油棕合子胚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本研究采用小RNA测序对油棕S1(早期)、S2(中期)和S3(晚期)的合子胚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鉴定了6个已存在的和334个已知的miRNAs,并预测到376个新的miRNAs。其中97、102和19个miRNAs在S1与S2、S1与S3、S2与S3之间差异表达;从S1到S3共有7个miRNAs持续差异表达。另外,miRNAs在调控胚胎早期和晚期的发育差异明显,即与S1相比,S2有36个miRNAs上调和61个miRNAs下调,但与S2相比,S3只有12个miRNAs上调和7个miRNAs下调。依据表达量的变化将135个miRNAs划分为4种趋势,并将对应的938个靶基因与转录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检测到71个miRNA靶基因对。GO富集分析显示7个miRNAs的9个靶基因富集到152个生物过程,且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被鉴定为miRNAs的靶标,表明miRNAs可能在调控油棕胚发育的激素信号、生殖生长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另外,KEGG分析表明miRNAs通过调控次生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影响合子胚的成熟。进一步筛选出4个miRNAs家族参与植物激素的合成和信号传导调控:miR159-MYB调控赤霉素和脱落酸来维持胚的发生潜力以及诱导胚成熟,miR164-NAC调控乙烯和生长素参与胚细胞扩增,miR172-AP2调控乙烯和脱落酸诱导胚成熟,novel-m004-SPL调控赤霉素来诱导胚的形态建成。本研究初步鉴定了参与油棕合子胚发育相关的miRNAs,为后续研究miRNAs调控合子胚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 相关文献

[1]醮核荔枝胚胎发育相关蛋白质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李蕾,彭存智,李明芳,王向社,郑学勤. 2008

[2]无核荔枝胚胎发育时期蛋白质图谱分析. 李蕾,彭存智,李明芳,郑学勤. 2006

[3]可再生生物质战略资源——油棕在我国的引种栽培研究. 曹建华,林位夫,谢贵水,张希财,曾宪海,邹积鑫. 2009

[4]中国发展油棕概况与前景. 冯美利,曾鹏,刘立云. (Mis

[5]干旱胁迫下香蕉miRNAs的表达分析. 张恒,冯仁军,王静毅,云天艳,李成梁,张银东,张锡炎. 2017

[6]油棕花序性别分化过程观察. 杨静,李哲,曾宪海,林位夫,邹积鑫,潘登浪,李炜芳,刘钊,周建南,刘洁琼,张春红. 2016

[7]基于物联网的油棕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谢铮辉,王玲玲. 2017

[8]低温胁迫对1O个油棕新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李静,陈秀龙,李志阳,郑永清,曹建华. 2013

[9]油棕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 金龙飞,尹欣幸,曹红星. 2021

[10]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和次生胚的增殖研究. 邹积鑫,潘登浪,林位夫. 2016

[11]基于SCI收录论文的世界油棕研究格局. 陈卫军,黄华平,张如莲. 2013

[12]12个油棕新品种大田栽培抗逆性调查初报. 曹建华,李晓波,林位夫,谢贵水,陈俊明. 2009

[13]油棕授粉生物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展望. 杨蒙迪,赵慧,曹红星. 2019

[14]观赏油棕在园林中的应用及其育苗栽培技术. 徐启明,曹建华. 2010

[15]油棕不同叶序Fe、Mn、Cu、Zn的变化规律及测定. 刘立云,李艳,王萍,冯美利. 2008

[16]油棕Aux/IAA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杨蒙迪,金龙飞,周丽霞,窦雅静,曹红星,李新国. 2021

[17]哥斯达黎加油棕产业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曹建华,陶忠良,谢贵水. 2012

[18]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ABA对4个油棕新品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艳菊,周丽霞,曹红星. 2020

[19]油棕种子催芽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艳菊,曹红星. 2014

[20]油棕不同叶序的叶片长宽及其含水量变化规律研究. 李艳,刘立云,唐龙祥.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