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豫南雨养区小麦-玉米周年不同耕作模式生态价值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向东 1 ; 张德奇 1 ; 王汉芳 1 ; 邵运辉 1 ; 方保停 1 ; 岳俊芹 1 ; 吕风荣 1 ; 马富举 1 ; 秦峰 1 ; 杨程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豫南雨养农业区;小麦-玉米轮作;有机质积累;养分循环;涵养水分;大气调节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1000-4890

年卷期: 2015 年 34 卷 05 期

页码: 1270-12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豫南雨养农业区小麦-玉米周年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4年连续7年的大田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货币归一化方法,对不同耕作模式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试验处理为两季秸秆均不还田的传统翻耕、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免耕及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6个模式。主要估算了各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积累有机质功能价值、养分积累和循环功能价值、涵养水分功能价值和调节大气功能价值。结果表明,覆盖/深松+覆盖/免耕的农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价值均最高,总价值也最高,达到49326元·hm-2,其次是传统翻耕模式为45345元·hm-2,然后依次是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模式最低,只有41440元·hm-2。两季秸秆覆盖还田+深松+免耕播种模式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比其他模式依次高8.78%、9.67%、13.46%、13.57%、19.03%,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两季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结合玉米季深松模式,适合豫南雨养农业区的区域生态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适宜推广应用。

  • 相关文献

[1]豫南雨养区小麦一玉米周年不同耕作模式生态价值评估. 李向东,张德奇,王汉芳,邵运辉,方保停,岳俊芹,吕风荣,马富举,秦峰,杨程. 2015

[2]不同施肥制下砂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 骆晓声,寇长林,马政华,王守刚,高国华. 2009

[3]基于DEA的中部平原农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分析——以河南小麦-玉米轮作为例. 张心怡,孟俊杰,王静,孟瑶. 2020

[4]华北潮土区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基础地力研究. 张水清,黄绍敏,娄翼来,三岛慎一郎,郭斗斗,钱小平. 2016

[5]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刘高远,和爱玲,杜君,吕金岭,聂胜委,潘秀燕,许纪东,李珏,杨占平. 2023

[6]小麦-玉米轮作一体化保护栽培期间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 全鑫,杨艳艳,梁娟,杨丽荣,武超,薛保国. 2016

[7]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有机碳质量的影响. 高翔,沈阿林,寇长林,马政华,王文亮,郭战玲. 2012

[8]施氮量对砂姜黑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N2O排放的影响. 吕金岭,高燕哺,李太魁,孔海江,张金平,寇长林.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