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冷浸田地下水位与农田小气候生境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飞 1 ; 李清华 1 ; 林营志 2 ; 林诚 1 ; 林新坚 1 ; 刘玉洁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冷浸田;地下水位;小气候特征;治理对策

期刊名称: 农业现代化研究

ISSN: 1000-0275

年卷期: 2014 年 03 期

页码: 353-3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福建闽侯典型冷浸田为例,通过连续两年定位监测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同一小流域冷浸田与非冷浸田(灰泥田)地下水位与农田小气候生境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灰泥田地下水位常年波动较大,且主要发生在地表之下0-50cm,而相应的冷浸田地下水位波动较小,主要分布在地表之上10-40cm,较灰泥田常年平均高出49.3cm。冷浸田地下水还原性物质总量是灰泥田的2.8倍,Fe2+则是灰泥田的1.8倍。冷浸田光合有效辐射年均值较灰泥田降低26.9%,达显著差异水平。冷浸田单季稻生育期(6-10月)平均地表温度、5cm地温、10cm地温、15cm地温分别比灰泥田低0.4℃、0.4℃、0.5℃、0.6℃,尤其是9-10月的抽穗灌浆期地温与灰泥田差异进一步加大;其单季稻生育期平均气温均也较灰泥田低0.6℃。山垄冷浸田地下水位高并伴随强还原性、较低的光合有效辐射与水稻生育后期地温下降较快是区别于非冷浸田的重要生境特征,这可能是冷浸田生产力低下的综合原因。基于冷浸田生境特征,从工程与农艺措施等方面提出治理利用对策。

  • 相关文献

[1]福建省水土流失现状、原因与对策分析. 高承芳,张晓佩,刘远. 2015

[2]菜地重金属污染的标准值分析与治理对策. 罗涛,黄东风,何盈,邱孝煊,翁伯琦,蔡顺香. 2007

[3]不同氮肥用量与施肥时期对冷浸田单季稻生长及农学效率的影响. 王飞,林诚,李清华,何春梅,林新坚. 2017

[4]福建省冷浸田形成、障碍特性及治理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李清华,王飞,何春梅,林诚,李昱,林新坚. 2011

[5]冷浸田槟榔芋—茭白轮作栽培技术. 余广兰,张宜昌,李清华. 2014

[6]冷浸田土壤还原性有机酸动态及与水稻生长的关系. 何春梅,王飞,钟少杰,刘玉洁,林诚. 2015

[7]长期深窄沟排渍对冷浸田地下水位、土壤化学特性及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王飞,林诚,李清华,方宇,林新坚,刘玉洁,刘启鹏,林丽红. 2015

[8]基于不同类型冷浸田的有机无机物料改良剂增产效应研究. 王飞,林诚,李清华,何春梅,林新坚. 2017

[9]不同施磷水平对冷浸田水稻磷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林诚,李清华,王飞,何春梅,钟少杰,李昱,林新坚. 2016

[10]福建冷浸田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特征分析. 邱珊莲,王飞,李晓燕,许小龙,陈济琛,林新坚. 2012

[11]福建省冷浸田治理利用的思考. 王飞,李清华,林新坚,林诚,何春梅,李昱. 2012

[12]增施钾肥对冷浸田水稻生理及植株铁吸收累积的影响. 李清华,王飞,林诚,何春梅,李昱,钟少杰,林新坚. 2015

[13]冷浸田水稻施用不同磷肥品种试验. 刘玉洁,林诚,王飞,张寿南. 2016

[14]江南冷浸田治理利用研究进展. 王飞,林诚,李清华,林新坚,余广兰. 2016

[15]南方丘陵冷浸田荸荠栽培技术. 廖义利,刘劲美,杨仁仙,刘志华,李清华. 2014

[16]水旱轮作对冷浸田土壤碳、氮、磷养分活化的影响. 李清华,王飞,林诚,何春梅,钟少杰,李昱,林新坚. 2015

[17]福建典型冷浸田土壤活性有机C、N组分特征. 王飞,李清华,林诚,林新坚. 2014

[18]不同地形发育冷浸田水稻施肥响应特征. 王飞,李清华,林诚,林新坚,刘玉洁. 2013

[19]闽北山区冷浸田土壤改良剂筛选试验. 刘启鹏,林丽红,王飞. 2013

[20]福建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因子的最小数据集. 王飞,李清华,林诚,何春梅,钟少杰,李昱,林新坚.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