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吸附茶多酚的条件优化及其体外模拟消化稳定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慧颖 1 ; 赖恭梯 1 ; 官雪芳 1 ; 郑亚凤 1 ; 李舒婷 1 ; 王琦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关键词: 改性桔皮;膳食纤维;茶多酚;模拟消化;稳定性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2 年 53 卷 008 期

页码: 2241-22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开展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的吸附条件优化及其复合物在模拟消化环境的稳定性研究,为促进茶多酚在健康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DHPM)改性的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进行吸附,研究温度、时间、茶多酚浓度和pH对吸附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吸附条件,并建立模拟胃肠消化模型,考察膳食纤维—茶多酚复合物的消化稳定性.[结果]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吸附量与温度呈负相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吸附量经历快速提高阶段后趋于平衡,60 min时吸附量基本达到平衡;茶多酚浓度增至3.0 mg/mL时,其吸附量趋于饱和;溶液pH为7.0时,茶多酚吸附量达最大值.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酚吸附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温度>时间>茶多酚浓度>pH,且温度与时间、温度与茶多酚浓度的交互作用对茶多酚吸附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吸附茶多酚条件优化为:温度5℃,时间61 min,茶多酚浓度3.9 mg/mL,pH 7.0,在此条件下,茶多酚吸附量为54.26 mg/g,与模型理论值(54.46 mg/g)接近.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显示,改性桔皮膳食纤维—茶多酚复合物经模拟胃和肠道消化环境后,茶多酚保留率分别达92.07%和69.73%,显著高于纯茶多酚的保留率(84.17%和47.29%).[结论]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可作为茶多酚的天然保护载体,通过吸附结合形成复合物,显著提高茶多酚在胃肠消化环境中的稳定性.

  • 相关文献

[1]茶多酚纳米载体制备技术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林清霞,杨军国,宋振硕,王丽丽,陈林. 2018

[2]不同类型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WANG Feng,王峰,CHEN Yuzhen,陈玉真,YOU Zhiming. 2014

[3]夏暑乌龙茶遮荫生理效应的研究. 张文锦,梁月荣,张方舟,陈常颂,张应根,陈荣冰. (Mis

[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 林郑和. 2007

[5]不同茶类制法对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化学模式的影响. 陈林,陈键,王丽丽,宋振硕,尤志明. 2017

[6]茶多酚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林清霞,项丽慧,王丽丽,杨军国,陈林. 2019

[7]木质纤维素吸附分离法纯化茶多酚研究. 王秀萍,朱海燕,谢苏平. 2015

[8]茶叶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丽丽,陈键,宋振硕,杨军国,陈林. 2013

[9]菌物膳食纤维研究(英文). 易骏,陈体强,吴锦忠. 2006

[10]滩涂种植火龙果花的营养成分分析评价. 高慧颖,黄贤贵,王琦,陈源,赖呈纯. 2016

[11]不同制备方法对桔柚皮膳食纤维品质的影响. 高慧颖,赖呈纯,王琦. 2019

[12]美纤多(MEXIDO)在母猪膳食中的应用. 张世忠,吴建耀. 2014

[13]黄秋葵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优化. 李永平,黄春容,康玉妹,马慧斐,薛珠政,朱海生. 2021

[14]膳食纤维在畜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谢新东. 2024

[15]姬松茸固体发酵制备麦麸膳食纤维的技术效果. 汤葆莎,陈君琛,李怡彬,吴俐,沈恒胜. 2009

[16]麦麸膳食纤维制备及研究进展. 汤葆莎,沈恒胜. 2009

[17]莲雾花色苷组分鉴定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魏秀清,许玲,章希娟,许家辉. 2019

[18]龙眼果实发育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王淳璐,王彬,寇译丹,胡文舜,陈秀萍. 2021

[19]蝴蝶兰主要数量性状DUS测试性能研究. 钟海丰,陈剑锋,陈宇华,邱思鑫,黄敏玲. 2019

[20]小苍兰花色色素成分及稳定性分析. 钟淮钦,陈源泉,黄敏玲,林兵,叶秀仙,吴建设.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