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深圳杨梅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分类 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文静 1 ; 佟飞 2 ; 陈丕茂 2 ; 朱爱意 3 ; 张露 2 ; 李丹丹 1 ; 龙鑫玲 2 ;

作者机构: 1.浙江海洋大学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3.中国海洋大学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造礁石珊瑚;共生藻;ITS序列;遗传多样性;深圳杨梅坑海域

期刊名称: 应用海洋学学报

ISSN: 2095-4972

年卷期: 2019 年 38 卷 002 期

页码: 284-29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通过核糖体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的核苷酸序列研究了深圳杨梅坑海域20种47个造礁石珊瑚样本的共生藻.通过ITS序列分析,与GenBank上的4种不同的共生藻构建Neighbor-Joining聚类树,进行石珊瑚共生藻分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的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属于2种不同的种类(亚系群),19个样品属于C1亚系群共生藻,1个样品属于C15亚系群共生藻,C1和C15两个亚系群共生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将深圳杨梅坑海域得到的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上的福建东山海域、广东徐闻地区的C1系共生藻进行比对,只有深圳杨梅坑海域藻类样本平均(A+T)碱基含量为49.4%,(A+T)含量小于(G+C)含量.构建Neighbor-Joining聚类树表明,深圳杨梅坑海域石珊瑚共生藻与福建东山海域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广东徐闻地区的亲缘关系较远,地理隔离是主要的因素.

  • 相关文献

[1]相同养殖条件下卵形鲳鲹3个选育群体生长特性的比较. 区又君,吉磊,李加儿,范春燕,王刚. 2015

[2]基于转录组数据的青蛤微卫星标记开发与验证. 方军,沈彦鹏,张雷雷,李腾腾,邵艳卿. 2020

[3]基于GM(1,1)模型的贫信息渔业数据CPUE标准化研究. 杨胜龙,张禹,戴阳,李灵智,汤建华,张勋,张忭忭. 2019

[4]柘林湾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特征. 舒黎明,陈丕茂,黎小国,于杰,冯雪. 2015

[5]利用耳石日轮研究珠江口棘头梅童鱼的产卵期及生长.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6]试验水槽中多种人工鱼礁模型组合对紫红笛鲷幼鱼的诱集效果.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吕国敏,贾晓平. 2012

[7]卵形鲳鲹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 区又君,何永亮,李加儿. 2011

[8]七带石斑鱼仔稚鱼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特征. 区又君,廖光勇,李加儿,苏慧,陈超. 2013

[9]南海鲆科鱼类一新纪录——八斑土佐鲆. 江艳娥,孙典荣,林昭进,方展强. 2015

[10]急性淡水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鳃线粒体丰富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王雯,温久福,区又君,李加儿,王鹏飞,陈世喜,谢木娇. 2016

[11]急性盐度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Na~+-K~+-ATP酶活性和渗透压的影响. 范春燕,区又君,李加儿,于娜,苏慧,王刚. 2012

[12]四指马鲅胚胎发育观察. 谢木娇,区又君,温久福,李加儿,周慧,王鹏飞,刘奇奇. 2016

[13]地衣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李卓佳,袁丰华,林黑着,陆鑫,杨其彬. 2011

[14]我国近海大型海藻生态修复策略与典型案例. 何培民,段元亮,刘巧,刘金林,刘炜,张建恒,方建光,蒋增杰,吴海龙,李信书,汤坤贤,李可俊,李娟英,赵爽,常佳楠,张建琳,包炎琳,赵子滔,张梅菁. 2021

[15]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矢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戴嘉格,陈作志,黄梓荣,许友伟,孙铭帅,张魁,江艳娥. 2017

[16]南海蛇牙龙鰧属新记录——克氏蛇牙龙鰧(Kali kerberti). 江艳娥,蔡研聪,张俊,孔啸兰,龚玉艳,杨玉滔,黄梓荣,陈作志. 2023

[17]苯并[a]芘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体内富集的动力学研究. 李磊,蒋玫,沈新强,吴庆元,牛俊翔,许高鹏. 2014

[18]驼背鲈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区又君,李加儿. 2010

[19]出现于南沙海域的黄带棘箱鲀的形态特征. 黄梓荣,梁沛文. 2012

[20]海水盐度对紫血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唐保军,尹飞,归从时.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