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粱褐色中脉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海燕 1 ; 武棒棒 1 ; 侯雅静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高粱;褐色中脉;遗传特性;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9 年 009 期

页码: 1670-1672,1676

摘要: 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高粱在抗旱、耐涝、耐盐碱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在世界各国广泛栽培.褐色中脉与传统的白色中脉品种相比,其难以消化的木质素含量可降低40%~60%,消化率大幅度提高.对目前高粱褐色中脉的类型、遗传特性、适口性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其在饲草育种中的应用.

  • 相关文献

[1]高粱联合收获技术研究进展. 乔慧琴,白文斌,马宏斌,刘永忠. 2013

[2]高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张微,王良群,刘勇,郝艳芳,杨伟,白鸿雁,武擘. 2015

[3]中国酿造高粱品质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张福耀,平俊爱,赵威军. 2019

[4]高粱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平俊爱,张福耀,吕鑫,杜志宏,郭建文,王金转. 2009

[5]影响高粱水分利用效率因素研究进展. 郭锐,丁玉川,董二伟,王劲松,焦晓燕. 2012

[6]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杂交种杂208的选育. 杨六六,曹美莲,李朋波,刘惠民. 2011

[7]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选育研究. 卫云宗,刘新月,张久刚. 2006

[8]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85号选育研究. 刘新月,徐萍,张正斌,卫云宗. 2010

[9]冬小麦新品种RI-14的选育研究. 史忠良,仇松英,马爱萍,谢福来,高炜. 2007

[10]高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临远3158选育. 李国强,胡金锁,武计萍,仇松英,逯腊虎,黄森,孟兆萍,许钢垣. 2006

[11]小麦新品种晋麦83号选育研究. 史忠良,仇松英,马爱萍,谢福来,高炜. 2008

[12]转三价抗虫基因棉花遗传特性研究. 吴霞,李燕娥,王娇娟,上官小霞,朱祯. 2006

[13]冬小麦三种粒重遗传分析. 杨淑巧,曹亚萍. 2005

[14]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的选育. 刘新月,张久刚,卫云宗,卫振兵. 2006

[15]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选育研究. 刘新月,张久刚,卫云宗. 2007

[16]高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临远3158选育研究. 李国强,黄森,武计萍,仇松英,逯腊虎,孟兆萍. 2006

[17]冬小麦粒重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 王全亮,范绍强. 2002

[18]小麦新品种临汾6510的丰产稳产性分析. 韩东翠,行翠平,史民芳,安林利. 2008

[19]冬小麦三种粒重性状的遗传研究. 曹亚萍,张娟,宁东贤. 2001

[20]冬小麦粒重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 范绍强,曹亚萍,王全亮,郭静茹.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