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能值理论的山西省农作物秸秆生态足迹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程曼 1 ; 解文艳 1 ; 杨振兴 1 ; 向云 1 ; 周怀平 1 ; 张建杰 1 ; 陈斌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研究中心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秸秆;利用方式

期刊名称: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0253-2395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682-6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秸秆可收集量为基础,基于能值理论研究农作物秸秆生态足迹特征,分析主要粮食作物秸秆利用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995年至2016年,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秸秆可收集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到2016年四种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为1 526.4×10~4 t。山西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的人均总生态足迹为68.197×10~(-2) hm~2,人均总生态承载力为56.121×10~(-2)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12.076×10~(-2) hm~2。山西省各地区的秸秆利用均产生生态赤字,晋中地区的秸秆利用人均生态赤字为3.125×10~(-2) hm~2,晋东南和晋北地区的人均生态赤字均为2.500×10~(-2) hm~2,晋南和吕梁地区的秸秆利用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1.935×10~(-2) hm~2和1.800×10~(-2) hm~2。除晋东南地区小麦秸秆外,小麦、豆类和薯类秸秆利用均形成生态盈余,存在一定的消纳空间;玉米秸秆在各地区则呈现生态赤字。晋南地区秸秆利用人均生态足迹表现为肥料化>饲料化>燃料>焚烧>其他,其他地区则表现为焚烧所占比例高于40%。全省现阶段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不合理,需进一步加强对玉米秸秆焚烧的管理,应通过增加秸秆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等的比重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

  • 相关文献

[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以太原市为例. 赵瑞芬,张一弓,张强,程滨,张建杰. 2011

[2]旱地农业覆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刘永忠,张克强,王根全,李齐霞,孙万荣,翟勇. 2005

[3]不同施氮量对甜糯玉米秸秆生物量的影响. 张雪彪,闫建宾,王瑞钢,张沛敏,王俊花,庞旭,梁海英. 2018

[4]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麦秸品质、活体外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徐芳,降磊,张元庆,张丹丹,王曦,程景,靳光,孙志强,张变英,孙锐锋,薛艳蓉,李博,陈泽,陈剑波. 2019

[5]山西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 吕凯,苏东涛. 2019

[6]秸秆育苗钵旋压成型制钵机的研制. 王慧杰,冯瑞云,刘跃鹏,刘晶. 2017

[7]设施蔬菜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阎世江,田如霞,刘洁,张继宁. 2018

[8]40个谷子品种秸秆饲用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杨成元,岳忠孝,侯东辉,李婧,宋健,王意,冯耐红. 2021

[9]山西省秸秆高值化循环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石红卫,王慧杰,冯瑞云,梅超,南洋,刘跃鹏,刘晶. 2020

[10]解磷菌与秸秆配施对低磷胁迫下苦荞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郝亚妮,裴红宾,高振峰,王莉. 2021

[11]天然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选育. 李日强,辛小芸,刘继青,王彩平. 2002

[12]玉米自交系秸秆品质性状鉴定与评价. 石平,白琪林,陈稳良. 2012

[13]日本露地整秸氨化技术的引进及其推广前景. 陈继富,赵守贤,何云. 1996

[14]旱地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试验初报. 王树楼,丁玉川,王笳. 1992

[15]解磷菌协同秸秆替代磷肥对苦荞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郝亚妮,裴红宾,高振峰,张轶珺,杨珍平. 2024

[16]一株秸秆分解菌的分离及酶活力测定. 吕慧卿,李日强,董良利,郝志萍,邵林生,曹昌林. 2004

[17]超高蛋白秸秆饲料研究. 陈继富,张耀威,白耀新,牛变花. 2011

[18]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和水分特征的影响. 冯瑞云,王慧杰,郭峰,闫贵云,车丽,古晓红,陈稳良. 2015

[19]旱地玉米秸秆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 刘巷禄. 1990

[20]玉米自交系秸秆品质性状鉴定评价及其相关分析. 白琪林,石平,张耀.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