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高科 1 ; 胡建广 1 ; 郑锦荣 1 ; 刘建华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甜玉米;日超;空间诱变效应;育种潜力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1 年 38 卷 07 期

页码: 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甜玉米自交系"日超"经育种卫星搭载,返回地面后进行3造的种植观察,发现1个突变株,其株高明显增加、穗位变高、果穗变大变粗、花粉量变大,而株叶形态、果穗形状、籽粒色泽、食用品质等其他性状保持稳定,对该变异株连续5代自交和穗选,获10个变异系。以10个变异系为被测系,4个甜玉米骨干系HZ3、265OR1、N16及C5-1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变异系产量及相关性状、株高及穗位高等进行配合力分析和自身表现评价,结果发现:717、725、726及730 4个变异系具有较好的产量及相关性状配合力,且自身表现出生长势强、食用品质优、抗逆性强等优点,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从其所配组合中筛选出730×N16、717×C5-1两个苗头组合,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 238、1 072 kg,食用品质评分分别为90.2和88.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种粤甜16号。

  • 相关文献

[1]3个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研究. 李高科,胡建广,郑锦荣,刘建华,文天祥. 2014

[2]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的联合毒力. 陈炳旭,董易之,徐淑,李鹏燕,郑锦荣. 2011

[3]高温诱导甜玉米雌穗基因差异表达谱分析. LI Yu-liang,李余良,HU Jian-guang,胡建广,LIU Jian-hua. 2012

[4]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分析. LI Gao-ke,李高科,HU Jian-guang,胡建广,ZHENG Jin-rong. 2011

[5]甜玉米单倍体高效诱导研究. LI Gao-ke,李高科,ZHENG Jing-rong,郑锦荣,HU Jian-guang. 2013

[6]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的应用研究进展. 胡建广,王子明. 2007

[7]甜玉米单倍体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及形态鉴定指标筛选. LI Gao-ke,李高科,HU Jian-guang,胡建广,ZHENG Jin-rong. 2012

[8]富锌甜玉米生产方法. 武伦福,简华强,欧凤鸣,刘迪章. 2000

[9]甜玉米愈伤组织遗传转化条件优化研究. 杨子龙,钟旎,胡建广. 2008

[10]广东甜玉米品种主要性状表现及品种选育方向. 李余良,胡建广,王子明,刘建华. 2010

[11]甜、糯玉米产业推进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初报. 郑锦荣,刘建华. 2008

[12]南方机械播种对不同甜玉米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 高磊,冯恩友,俞婷,李高科,李春艳,李余良,文天祥,胡建广. 2018

[13]高温老化下甜玉米种子活力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研究. 李武,李妍,李高科,高磊,陈敏忠,卢爵广,胡建广,刘建华. 2018

[14]基于扫描电镜技术的甜玉米食味品质鉴评研究. 黄文洁,陈中健,谭深源,肖仁仔,于永涛,刘建华,李文燕,晏石娟. 2021

[15]甜玉米新优品种耐热性鉴定及耐热品种筛选. 卢文佳,李武,胡建广,李高科. 2021

[16]基于转录组测序解析甜玉米耐低温发芽的相关基因. 李武,李光玉,肖颖妮,胡建广,李春艳,李余良,卢文佳,李高科,刘建华. 2021

[17]高产、优质、广适甜玉米"正甜68"品种及配套技术与产业化. 韩福光,李武,李余良. 2019

[18]丛枝菌根真菌与有机肥配施对甜玉米根际土壤关键碳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袁银龙,孙杰,徐如玉,左明雪,顾文杰,卢钰升,解开治,徐培智. 2020

[19]30%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甜玉米田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 郭文磊,冯莉,崔烨,吴丹丹,张泰劼,张纯,田兴山. 2020

[20]甜玉米品质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李坤,李高科,肖颖妮,于永涛,李余良,谢利华,朱文广,胡建广.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