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四种防治白粉病药剂对加州新小绥螨的安全系数和捕食功能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谭德龙 1 ; 王瑞 1 ; 郑锦荣 1 ; 王茹芳 1 ; 郭金菊 1 ; 曹海顺 1 ; 王云龙 1 ; 袁余 1 ; 吴廷全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加州新小绥螨;病虫协同防治;设施农业;白粉病;捕食功能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2095-1353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634-6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乙嘧酚、戊唑醇、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4种防治白粉病药剂对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 (McGregor)的安全系数和捕食功能影响,为协同使用杀菌剂和天敌益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叶盘残毒法测定4种药剂对加州新小绥螨的急性毒性和安全系数,以及评估4种药剂处理后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各螨态的直接捕食量、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影响。【结果】4种药剂对加州新小绥螨的急性毒性均为低风险,安全系数依次为戊唑醇(>3 333.333)>乙嘧酚(>631.578)>腈菌唑(563.943)>吡唑醚菌酯(19.464)。在田间最大推荐使用浓度下,4种药剂处理后加州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乙嘧酚处理后加州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直接捕食量、捕食功能和寻找效应无影响,戊唑醇在较大猎物密度下降低了加州新小绥螨捕食二斑叶螨卵和前若螨量,腈菌唑降低了其捕食卵、前若螨和成螨量,吡唑醚菌酯降低了其捕食各螨态量。戊唑醇、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对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功能产生消极影响,随着处理猎物时间的增加,最大捕食量和捕食能力均表现降低。其中,戊唑醇降低对二斑叶螨卵(21.21%)和前若螨(26.80%)的捕食能力,腈菌唑处理降低对二斑叶螨卵(27.89%)、前若螨(40.06%)和成螨(42.60%)的捕食能力,吡唑醚菌酯处理降低对二斑叶螨卵(30.90%)、幼螨(64.63%)、前若螨(65.26%)、后若螨(40.67%)和成螨(48.91%)的捕食能力。吡唑醚菌酯的寻找效应降低程度最大,其次是腈菌唑和戊唑醇。【结论】利用加州新小绥螨控制害螨需注意选择性使用防治白粉病杀菌剂,优先建议使用乙嘧酚,少用或注意使用戊唑醇和腈菌唑,慎用吡唑醚菌酯。

  • 相关文献

[1]南方小花蝽和黄蓟马的种群动态及捕食功能反应. 孙英,胡昌雄,吴道慧,陈国华,殷红慧,徐天养,陈婷,张晓明. 2021

[2]三沙市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建议. 曾祥山,韩福光,郑锦荣,李智军. 2012

[3]海南6个苦瓜品种对白粉病抗性的鉴定. 周洋,蓝国兵,佘小漫,于琳,周冬梅,金宝红,何自福. 2020

[4]广东葡萄一年两收设施避雨栽培模式主要病虫害与防治关键期. 谭德龙,聂俊,张长远,史亮亮,李艳红,赵俊宏,郑锦荣,谢玉明. 2020

[5]黄瓜核心种质白粉病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贾会霞,李锡香,宋江萍,林毓娥,张晓辉,邱杨,阳文龙,娄群峰,王海平. 2021

[6]鬼针草白粉病的病原菌鉴定. 陈冠州,沈会芳,林壁润,王忠文,张景欣,蒲小明,李培谦,黄宁.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