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灌水处理对不同抗旱型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程 1 ; 张德奇 1 ; 时艳华 1 ; 李向东 1 ; 张素瑜 1 ; 邵运辉 1 ; 方保停 1 ; 岳俊芹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中原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冬小麦;群体数量;灌水;叶绿素含量;产量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9 年 48 卷 005 期

页码: 10-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明黄淮麦区不同干旱敏感型冬小麦品种对不同灌溉方式的响应特征,以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的2个冬小麦品种抗旱型的矮抗58(AK58)和干旱敏感型的郑麦7698(ZM7698)为研究对象,在隔离池中通过不同时期定量灌水研究总灌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拔节期和开花期水分调配对2个小麦品种的群体数量、个体发育、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ZM7698在拔节期灌水100 mm+开花期灌水100 mm(B1 F1)处理下具有最高的群体数量和次生根数,而AK58在拔节期灌水200 mm+开花期不灌水(B2 F0)处理下群体数量和次生根数最高;2个小麦品种均在B2 F0处理下株高最高,B1 F1和B0 F2(拔节期不灌水+开花期灌水200 mm)处理株高均较其显著下降.与B2F0处理相比,B1F1和B0F2处理ZM7698和AK58两个品种旗叶SPAD值均显著下降,ZM7698叶片SPAD值下降幅度大于AK58.ZM7698和AK58的小穗孕性对不同灌水处理的响应明显不同,ZM7698结实小穗比率表现为B0F2>B1F1>B2F1,AK58则表现为B1F1>B0F2>B2F0.AK58的产量表现为B1 F1>B2 F0>B0 F2,穗数表现为B2 F0>B1 F1>B0 F2,穗粒数表现为B1 F1>B2 F0>B0 F2,千粒质量表现为B0 F2>B1 F1>B2 F0;而ZM7698的产量则表现为B1 F1>B0 F2>B2 F0,穗数表现为B2 F0>B1 F1>B0 F2,千粒质量表现为B0 F2>B1 F1>B2 F0,穗粒数表现为B2 F0>B0 F2>B1 F1.AK58和ZM7698的强势粒千粒质量均随着开花期灌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AK58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ZM7698;ZM7698弱势粒千粒质量仅在B1 F1和B0 F2处理间有显著差异,而AK58弱势粒千粒质量在B1 F1和B0 F2处理下均显著高于B0 F2处理.综上所述,抗旱型品种AK58和干旱敏感型品种ZM7698均在拔节—开花期均匀灌水(B1 F1)条件下产量最高,但是产量构成因素变化不同,AK58和ZM7698小穗发育过程和强、弱势粒灌浆过程对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水分敏感性的不同是造成2个小麦品种产量构成不同的重要原因.

  • 相关文献

[1]不同补充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贾延宇,王洪斌,管秀娟. 2011

[2]灌水次数对豫北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方保停,邵运辉,岳俊芹,李向东,王汉芳,秦峰,张德奇,吕凤荣,马富举,杨程. 2017

[3]不同补灌量对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的影响研究. 武继承,杨永辉,王洪斌. 2010

[4]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磷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马政华,寇长林,康利允. 2015

[5]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马政华,寇长林,康利允. 2015

[6]不同生态条件下品种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美微,谢旭东,王晨阳,马耕,卢红芳,周国勤,谢迎新,马冬云. 2016

[7]播期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 郭春强,罗鹏,曹燕燕,葛昌斌,黄杰,黄全民. 2015

[8]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其在不同器官分配的影响. 马政华,寇长林,康利允. 2015

[9]播期、播量对小麦郑麦10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何盛莲,吴政卿,雷振生,杨攀,周正富,晁岳恩,李文旭,徐福新,汪庆昌,李巍. 2018

[10]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丁晋利,魏红义,杨永辉,张洁梅,武继承. 2018

[11]控释尿素在冬小麦上的一次性施肥节肥增效研究. 杨焕焕,孙克刚,张琨,和爱玲,杜君. 2017

[12]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潘晓莹,武继承,杨永辉,何方,张洁梅,王越. 2018

[13]喷施生物微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郑春风,任伟,杨攀,吴长城,车军,徐福新,吴政卿,马卫民,曹源. 2018

[14]减氮适墒对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嫚,周苏玫,杨习文,周燕,杨蕊,张珂珂,贺德先,尹钧. 2017

[15]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砂姜黑土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太魁,寇长林,郭战玲,张香凝. 2021

[16]长期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俊红,邵运辉,刘瑞,丁志强,李舞,张洁,吕军杰,姚宇卿. 2020

[17]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动态及产量对不同氮源配施的响应. 熊淑萍,王小纯,李春明,马新明,杜少勇,张营武,蔺世召. 2011

[18]播种前土壤喷施复合营养剂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任伟,郑春风,杜君,孙克刚. 2019

[19]旱作区双免耕覆盖下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根系分布及产量研究. 邵运辉,李俊红,岳俊芹,丁志强,张德奇,方保停,杨程. 2020

[20]腐植酸复合肥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孙克刚,杜君,赵连紫,岳艳军,和爱玲,杨焕焕,张运红.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